第391章 燎原之火



    一个月后,沙州战报八百里加急,送入了长安。

    战报有云,吐蕃军潜至龙勒山口,深夜奔袭子亭镇。镇中有吐蕃内应,大开城门,引敌军入城。

    唐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凭街巷拒敌而守,以弩箭射杀敌酋悉博努,无奈兵力悬殊,全镇战至最后一卒,舍身取义,无人投敌,子亭镇失守。

    吐蕃骑军失了主帅,副将噶尔·桑赤若替之。敌军攻下子亭镇后,并未据守,片刻未歇,当晚又北上奔袭一百八十里,进攻沙州寿南县。

    敌军来势汹汹,寿南县中有内应,使得城门大开。县中又有西域大族,遣私兵部曲,与吐蕃里应外合,夹击唐军。

    寿南县守卒血战半日,不敌,城陷。

    这份战报一经公开,朝野震动,百官闻之无不惊骇。

    吐蕃军过去也曾数次经龙勒山北上,侵犯沙州,但在一夜之间,就攻下一处军镇和一个县城,却是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而且,子亭镇乃是上镇,唐卒数量和军备情况都是完善;寿南县曾名龙勒县,掌理阳关,不仅是敦煌郡治下的大县,县中库藏更是大唐重要的税赋来源,县中兵力虽然不如子亭镇,但也是充足。

    这两处要所,在一夜之间同时陷落,这在朝中百官看来,实在是无法想象。

    远在灞川的周钧,并没有参加朝会,但是根据金家长行坊送来的消息,关于沙州战事,他所得知的细节,却是比朝中更加详尽。

    攻陷子亭镇和寿南县的敌军,并非是吐蕃本阵大军,而是本翼宗家旗下,最为精锐的三千先锋骑兵。

    这三千骑军,凭借着内应协助和行军速度,没有给唐军任何阻延迟滞的机会,在一夜之间就先后拿下了子亭镇和寿南县。

    入城之后,吐蕃骑军的主将噶尔·桑赤若,下令打开寿南县的税赋库藏,将大批财货从中搬出,先是犒赏吐蕃军士,接着取出不少,分给了那些作为帮凶的西域大族。

    做完这一切,吐蕃军又攻破当地的唐人大户,屠杀男丁,奸淫女子,又掠夺唐人私产,放火焚烧唐人宅院。

    然而,对于当地的胡人异族,吐蕃军却秋毫未犯。

    读完这些,周钧和孔攸对视了一眼,二人的脸上都有着惊色。

    周钧皱紧眉头,对孔攸问道:“这只吐蕃军的行事,似乎不同以往?”

    孔攸点头道:“过去吐蕃军也曾进犯沙州,但是劫掠的对象,却是不分唐胡,肆意妄为……然而,如今这只三千人的骑军,却将矛头对准了唐民,这倒是闻所未闻。”

    周钧在心中仔细回忆,史书之中,吐蕃因为石堡城战败,在天宝十载的这一年里,收缩兵力,注重防守,对大唐虽然偶有犯边,但却从未有过大规模的战事。沙州子亭镇和寿南县在一夜之间失守,更是史书中从未有过的事情。

    由此可见,自己这只蝴蝶,通过不停扇动着翅膀,对于历史的影响,已经由量变引发了质变,使得千里之外的吐蕃内部,发生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愈演愈烈的变化。

    孔攸仔细又读了一遍情报,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吐蕃前锋的主将,噶尔·桑赤若,攸似乎有点印象。”

    周钧:“你听说过这個人?”

    孔攸:“与其说此人,倒不如说攸听说过噶尔这个吐蕃家族。”

    周钧:“哦?细细道来。”

    孔攸:“百年前,噶尔家族乃是吐蕃首屈一指的封贵,就连吐蕃祖赞也必须低头向其问策。原因无他,只因噶尔家族中出了一位著名的大贤,噶尔·东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