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炒菜那些事儿(下)



 想到这里,周钧站起身来,朝春娘问道:“膳房之中,可有菽油(大豆油)?”

 春娘思考片刻,回道:“菽油?未曾见过,玉萍娘子许是知晓。”

 周钧点点头,转身出了膳房。

 画月跟了出去,走在周钧身后,开口问道:“怎地忽就找起豆油来了?”

 周钧一边走一边问道:“大食那里,可有似我刚才那般的炒烧之法?”

 画月点头道:“有。”

 周钧一愣,转头问道:“有?如何做法?用何油料?”

 画月:“我在大食的时候,曾经吃过两种炒菜,一种是白油炒蛋,另一种是智慧饭。”

 看见周钧一脸迷惑的模样,画月解释道:“白油就是白胡麻油,我记得大唐也有这道菜的。”

 “至于智慧饭,是清真寺中最常向信徒们提供的一道饭食。”

 “亚麻清净无染,是神来之物,天神共享。而亚麻籽油,被称为至纯至真之油,用它与米饭相合,再加以炒制,就成了智慧饭。”

 画月又加了一句:“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做完礼拜,人们都会手持经书祷告起誓,接着再食智慧饭。”

 用麻油烧鸡蛋?

 用亚麻油炒饭?

 周钧朝画月问道:“这两样菜好吃吗?”

 画月有些犹豫,开口道:“味道尚可。”

 看画月那表情,周钧就知道她言不由衷。

 说话之间,周钧走出外苑,来到中苑,朝着玉萍住处一路赶去。

 到了院口,周钧恰巧看见玉萍在院中晒搨坐席,便过去说道:“玉萍娘子,打扰了。”

 玉萍转头看见周钧和画月急冲冲的走进院里,也是一怔:“你们怎地来了?”

 周钧:“某有一事,还望请教。”

 玉萍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谦礼道:“请教二字不敢当,庞公在书房中拓字,二郎可去那里寻他。”

 周钧摇头道:“与庞公无关,却是有一物与膳炊相关,要向玉萍娘子请教。”

 玉萍愣在那里:“膳炊?二郎何时理会起那庖厨之事了?”

 周钧:“倘若此物寻得,必得珍馐无数。”

 画月见二人在那里来回绕圈子,早就不耐烦了,便开口问道:“玉萍,你可知道哪里有豆油?”

 玉萍:“豆油?大豆曰菽,小豆曰荅,却是哪种?”

 画月:“大豆,就是那个菽油。”

 玉萍觉得奇怪:“膳房之中,菽乳(豆腐)倒是会平日里煮些,这菽油本就少见,哪里还会用在膳炊中?”

 周钧:“菽油为何会少见?”

 玉萍走到院中的桌旁,示意周钧和画月也过来坐。

 待二人坐好,玉萍便坐下来说道:“菽油难榨,不如胡麻。”

 “在金府做活的时候,金家小娘吃不惯那市坊里买来的胡麻油,总觉得色沉味苦。”

 “我便特意去了一趟榨油店,和店家买了些新鲜初榨的胡麻油。”

 “也是机缘巧合,恰巧有那药材店,向榨油坊下了菽油的牙单。”

 “我见了,便随口问了一句,为何市坊间看不到菽油有卖,却是要下单预定,现做现卖?”

 “那店家便与我说了,这菽油的事情。”

 周钧心知接下来玉萍说的话,乃是大唐少见菽油、也是宋朝之前炒菜烹饪法迟迟不曾面世的原因。

 只听玉萍说道:“榨油一道,大多借助水力或人力,重物反复捶打,方有油料析出。”

 “菽豆油少,出油费功;胡麻油多,出油简便。”

 “一斤菽油,往往需得二十斤菽豆,反复压榨;一斤麻油,却只需五斤胡麻,一次出油。孰优孰劣,相较之下,立见分晓。”

 周钧听到这里,愣在了那里。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大豆出油似乎没有那么少吧?

 但转念一想,周钧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玄妙。

 把芝麻放在指尖,你用指甲去按压,很容易就能看到油渍;但如果把黄豆放在指尖,你不管怎么去按压,都是很难出油的。

 说到底,唐朝菽豆出油少,并不是因为菽豆本身油少,而是因为唐朝榨油工艺比较初级,没办法从菽豆中榨压出全部的油料来。

 而胡麻(芝麻)的榨油门槛较低,用不了多大的冲压力,就能将油料榨取出来。

 所以,唐朝这会儿的百姓人家和酒楼食肆,大多都使用胡麻来做菜,而不用豆油。

 但是,胡麻油一旦高温加热之后,油腥味太重,又不大适合用来炒菜。

 一步一步推论下来,原来唐朝之所以没有炒菜,并不是因为烹饪技巧的问题,而是因为油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