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火泥



 睁开眼睛,周钧看着窗外昏黄的天色,本以为自己一觉睡到了清晨,走到门外看了看,才发现不过是傍晚。

 穿戴整齐,又抹了抹脸。

 周钧出门的第一件事,打算去看看屈家人安置的怎么样了。

 灞川别苑看着虽大,但建筑布局井井有条,错落有致,从高空俯瞰下去,整个平面图,就类似一个『?』字的结构。

 西『目』是生活区,东『目』是景观区。

 每个相邻的生活区和景观区,连成一排,又分别构成了外苑、中苑和内苑三个区域。

 周钧、工匠还有屈家都住在外苑,庞公和玉萍住在中苑,内苑目前还处于封闭状态。

 走过长廊,穿过天井,周钧刚一走进屈家的院子,就看见柔杏抱着婴儿,正在陪着画月说话。

 周钧还没来得及开口,柔杏见到他,脸一红,连忙站起身,回了屋里。

 画月回过头来,对周钧说道:“我中间去看了两次,你都在呼呼大睡,现在可终是醒了。”

 周钧揉揉脖子:“昨日那堂间,又冷又挤,一晚未眠。”

 二人正说着话,屈三翁带着两个儿子,抬着刚刚修好的木桌走进院来。

 看见周钧,屈三翁连忙放下桌子,快步走到周钧面前,两腿一弯就要跪下。

 周钧见状,连忙扶起了他,又对那后面跪着的屈家二子说道:“都起来,都起来,这像什么话?”

 屈三翁握着周钧的胳膊,面色激动:“周管事,倘若没有你选了我们,这屈家上下,怕是早晚有一日,都要饿死在那浮萍舍。”

 周钧说道:“你还是喊我周二郎吧,管事我听着有些奇怪。”

 屈三翁犹豫片刻,点头道:“周二郎。”

 周钧点头道:“既然入了庞府,勿要再多想其它,尽心为主家办事就是。”

 屈三翁用力点点头,表情毅然。

 周钧又说道:“回来的正好,我也有一事,要与你们商讨。”

 让屈家父子三人,坐到院子里,周钧开口道:“屈翁,我听你说,你祖上曾经是隋朝的大匠,而你自己,做这泥瓦活计也有好些年了?”

 屈三翁:“修城建阁,小老儿不敢夸口,但寻常的泥瓦事作,那定是不在话下。”

 周钧:“你们坐大车到灞川的途中,应该也看到了,在中间有一段路,因为年久失修,又逢了雨水,成了一滩泥泞,往来的确不便,你们可有办法修好?”

 屈三翁先是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敢教小郎君知道,这修路法子也有不同。”

 “最好的路材,乃是邢阳吴山产出的青石方板,精雕细琢,统一规格,铺将在路上,数十年不得损坏。”

 “次一些的路材,就是定平的礊山石,纹理隽美……”

 周钧打断屈三翁:“屈翁,用不着那么好的路材,那条路平往日里也没有多少人会走,只要往来车辆不会陷落就好。”

 屈三翁沉吟片刻,说道:“那就是以小碎石或鹅卵石铺筑,中间再灌上土浆,上面撒入石灰和藁粉,也能成路。”

 周钧问道:“倘若遇上雨水呢?”

 屈三翁:“小雨还好,倘若是大雨。那土浆灰粉会冲开,石子也会散落。”

 周钧有些头疼,朝屈三翁问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水泥?”

 屈三翁一愣,接着摇了摇头。

 用水泥铺路,既简单又方便。

 周钧隐约记得,早在古罗马时期,水泥就被发明出来了。

 但是,有个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周钧压根不知道水泥是怎么制作的。

 就在周钧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见画月在旁边偷偷笑着,那模样就像一只偷了鸡的小贼。

 周钧朝她问道:“你笑什么?”

 画月昂着头问道:“你刚刚说的水泥,是不是火泥?”

 周钧:“火泥?”

 画月:“缚达城的大清真寺里,就有古籍记载,当年罗马人用火泥在海边修建了灯塔,数百年未曾倒塌。”

 周钧听见这话,脸上顿时一喜:“那水泥,不,那火泥,你可知道制作流程?”

 画月得意的说道:“自然知道。”

 周钧:“那你好歹是说啊。”

 画月:“说了也没用,那罗马火泥在这大唐造不出来。”

 周钧愣住了:“为什么罗马人能造的东西,大唐人做不出来?”

 画月:“因为那火泥之中,有一样非常重要的原材料——火山灰,这种东西只在火山口才能采集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