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堂上破案(上)



  大唐天宝三载,四月十二,春雨潇潇,阴絮如烟。

  长安县廨之中,县令张楚平放下案宗,看了眼窗外,开口说道:“昨天还是春光明媚,今日却是阴雨连绵。”

  县丞邵昶坐在下座,一边整理着文稿,一边说道:“接下来的几日里,怕是皆尽此般天气。”

  张楚平负手走到窗前:“年来空自老,岁去不知春,这天宝三年的太平日子……”

  邵昶咳了一声,轻声说道:“载。”

  张楚平:“什么?”

  邵昶:“圣人下旨,年初伊始,天宝三年更为天宝三载,往复亦是。”

  张楚平愣了会儿,随即笑着摇头道:“开元、天宝;年、载……呵。”

  邵昶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张楚平,没有言语。

  面对邵昶的目光,张楚平摆手道:“行了,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自当慎言。”

  邵昶低下头来,说道:“等会儿该升堂了。”

  张楚平:“可是那略卖良人的案子?”

  邵昶点点头。

  张楚平翻开案宗,看了几眼:“人证物证皆在,按律当绞。”

  邵昶没有说话。

  张楚平抬头看向邵昶:“怎么?”

  邵昶:“只要买家上门寻那奴标,这桩略卖良人的祸事,必定会事发暴露……如此浅显的道理,那奴牙郎周定海,却故意为之,这明显有悖常理。”

  张楚平:“此案存疑?破案之算几何?”

  邵昶:“难。”

  张楚平:“依你之言,此案多半又是一桩疑案,怕又是要报到京兆府去。”

  邵昶想了想,说道:“『徒以上,县断定送州,复审讫;县有疑狱不决者,谳州府。仍疑者,亦奏大理寺省议。』这案子无论是判绞刑,还是判作疑案,最终都是要送去京兆府复核。”

  “关键就在于,向京兆府究竟是报当绞,还是报疑案。”

  “倘若报了当绞,京兆府自然能看出此案存疑,少不了一顿责难;倘若报了疑案,等于是将难题丢给了府内,一样会招引恶感。”

  张楚平听到这里,哈哈笑道:“原来如此,这案子是一块烫手的火石,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邵昶点头道:“正是如此。”

  小半个时辰之后,长安县的县衙,开始审理周定海略卖良人一案。

  一身官袍的张楚平坐在公堂之上,先是看了一圈站在衙内的诸人,开口道:“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身穿囚服的周定海,朝张县令行了一礼:“小民周定海。”

  站在周定海身边的周钧,也行了一礼:“小民周钧。”

  周钧现在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前世身为民警的他,居然有机会能够亲身经历大唐讼案;紧张的是,此次为周定海辩护,万一事不可为,该如何是好。

  除此之外,周钧还有几分吃惊。

  因为在这公堂之上,无论是囚犯,还是杂人,见了县令这样的父母官,居然不用下跪,也不用磕头,这和他前世在电视剧上看到的大相径庭。

  就在周钧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声音将他拉回了现实。

  “晚生蒋育。”

  听见这个名字,周钧回头看去,总算见到了这次祸事的元凶。

  那蒋育,身高有一米七多,生得仪表堂堂,器宇不凡。初见他之时,完全无法将其与偷奸耍滑、滥赌成性挂上钩。

  在蒋育身旁还有一人,年约四旬,身穿玄色长袍,腰间别着玉錾,面沉如水,只听他说道:“某,许府管事,许本林是也。”

  县令张楚平开口问道:“苦主所告何人?缘由为何?”

  那许管家先是打了个唱喏,接着开口说道:“我告那奴牙郎周定海,收了钱款,却未放奴标。”

  听见这话,周定海连忙喊冤。

  张楚平拿起惊堂木用力一拍,呵斥了周定海一番,接着让许管家继续陈述。

  趁着众人叙述案情的空档,周钧开始观察公堂上的众人。

  那蒋育,始终保持一副诸事与我无关的模样,脸上偶尔还带着些许厌烦和不耐。

  罗三娘和周则站在旁席上,紧张不已。

  而县丞邵昶站在张楚平的身旁,发现周钧投过来的视线,微不可觉的点了点头。

  终于,堂上的诸人全部说完了各自的供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