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奇货可居



  凉城的花琼楼,并非是一处酒楼,而是北胜坊正街当口的门楼。  如今,花琼楼一词,特指北胜坊正街和支巷构成的商业圈,包含了酒肆、商行、伎所、博坊等等娱乐场所。  康可璟每次来凉城,最喜欢的去处还是花琼楼,只因这里是凉州城最繁华的地方,与长安城中的灞川长街有些相似。  入了花琼楼的东街,康可璟在何覃崇的领路下,去了『宝翠苑』。  宝翠苑中,不仅吃喝玩乐样样都有,而且是凉城中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聚会的首选之地。  康可璟入了苑门,有相熟的客妓瞧见他,连忙将其迎上了二楼的雅间。  坐到楼上的堂间,康可璟对何覃崇点了点头。  后者从怀中掏出两粒安西市集上常用的金碎子,递到客妓的手中,说道:“弄些上好的酒菜,放在外廊的案台上,我们会自取。另外,别让任何人进来打扰!”  客妓睁大眼睛,接过金碎子,一脸喜色的满口应下,接着飞快出了房间。  何覃崇走回雅间,对康可璟说道:“主家,丞相那里,我们何时去报?”  康可璟:“先不急,洛阳的奴队如今还在半路,等来了再去见丞相也不迟。”  何覃崇:“这次从燕军手中买来的奴标,将近有三万七千余人,因为大雪,中间耽搁了不少时日,也不知年中能不能送到焉耆去。”  康可璟:“康家在凉州、沙州、瓜州等地都设了分行,这次运送奴标的差事,就交由下面的人来做,你和我还是去洛阳,继续张罗奴牙的生意。”  何覃崇先是拱手称喏,接着又皱起了眉头。  康可璟:“怎么?有事?”  何覃崇压低声音说道:“这批奴标之中,有一批烫手的货色,也不知应当如何处置。”  康可璟闻言,一阵头疼:“那群人的处置,还是交给丞相来定夺吧。”  何覃崇点点头,道了一声知晓。  话说到这里,屋外突然响起一声惊堂木,紧接着大堂里传来一阵喝彩声。  康可璟觉得奇怪,站起身来到外间,又推开门帘来到走廊,朝楼下看去。  只见宝翠苑大堂最里方的戏台上,支起了一张宽大的案台,案台后方又放了一把立椅。  一位身穿宽袍的中年人,先是在台上拱手行了四方礼,接着坐到椅子上,开口说道:“书接上回,某说到了……”  康可璟听了一会儿,发现这中年人居然说的是《聂隐娘》的话本。  唐朝的酒肆、伎所或是戏院里,有一种特殊职业的说话人,他们将古时候的一些书籍和文册,整理成话稿,又从中间挑选出一些百姓感兴趣的题材,在大众面前说出来。  这种将书籍内容或是民间野志,原封不动说出来的方式,在唐朝被称作讲古。  它和元朝正式出现的评书文化完全不同,充其量只能算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读书形式。  可如今,康可璟听了一会儿,发现有些不对劲。  这讲古人说的《聂隐娘》,并非是严格按照话本来的照本宣科。  这中间,不仅在原本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增加了许多的描述或交代;而且在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时,又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从而达到美于视听的感官。  何覃崇见康可璟面露疑惑,便解释道:“主家,你平日里都在雅间和后苑听曲,不来大堂,故而有所不知。这台上的讲古人,说的《聂隐娘》话本,不仅有原本的内容,还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出彩的讲解。我听说,这种讲古方式,是从宣文馆中传出来的。那里的文吏,把这种说文方式,称作评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