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 100 章





对禁酒的讨论其实在十九世纪就出现了,  主要是因为酒精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家庭暴力,于是一些激进的新基督教徙便开始提倡禁酒,  令社会恢复秩序,并获得了妇女团体的大力支持。

        美国是由清教徒建立起来的国家,清教徒意识的复兴成为了禁酒的宣传手法,  禁酒令的支持者称为“干派”,  反对者称为“湿派”,  1917年战争开始后美国政府为了节省谷物而颁布了临时的禁酒令(酿制啤酒的大麦可以用来制作面包,  养活美国士兵及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人),于是干派便顺理成章的促成国会提出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

        禁酒令通过后,  基本上每天的报纸都离不开这个话题,  因为每一位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大受影响。

        现时美国的白领占了劳动人口的比例还是很少数,  这是由于美国的城市化才刚走上轨道,很多地方还是乡镇规模,  所以大部份人都从事蓝领工作,  工人们的日常离不开酒精,  现在要禁酒了,那些酒徒要怎么办?

        餐厅、俱乐部和酒馆又怎么办?

        禁酒令不仅对人民的娱乐造成打击,对商人的打击最为致命。

        不同州对相关法例的执法程度都不一样,  有些州份容许市民私藏酒精,  有些却不许。

        不管严厉不严厉,  对酒徒而言都宛如世界末日,结果全美国都出现了囤酒的现象。

        在禁酒令正式生效之前买卖酒类饮品还是合法的,而且禁酒令并不禁止人民饮酒,  那自然是有多少囤多少,  供日后饮用,  于是每家每户都在囤酒,导致酒类饮品的价格暴涨。

        《纽约时报》以一篇“比金子还珍贵的是酒”的文章去概述市民争相抢购酒的情况:“杂货店、酒馆外面出现了长长的人龙,大批市民一车一车的把酒载回家,这都是为了在明年一月十六日生效的禁酒令作准备……全民囤酒运动直接导致酒的价格疯狂上涨,威士忌、朗姆酒、葡萄酒等的价格涨幅最夸张,连最便宜的啤酒也被抢清光了……恐怕未来酒会比金子更贵。”

        撰稿人以一句相当中肯的说话来做结尾:“真正被禁酒令禁酒的恐怕只有一般市民,有钱人根本不愁买不到酒。”

        不是么?商人乘机加价,酒精饮品的价格比以前至少翻了三倍,而且随着市面上的酒越来越少,价钱只会更贵,一些比较好的酒还有市无价,普通人压根负担不起。

        他们只能转而购买一些较次等的酒,但是素质参差,一不小心可是会喝出病的,近日才有新闻说有些不法商人用工业酒精来制酒,结果喝的人进医院了。

        而仓库里存了上千箱各种类型的酒的伊莎贝拉如同拥有了一座金矿。

        ……

        曼哈顿第七大道附近的居民最近都在好奇到底那家占地面积超过三千平方尺的商店是什么来头,这里以前是两家餐厅,不过它们结业后貌似有人直接把这两个位置都一拼租了,两周前开始进行装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