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七章 肥鸭子正好吃肉



  朱祁镇露出了笑容。

  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省心又省力。

  历史上,即便是入主后宫,成了皇后,这个汪氏也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在朱祁钰改立太子时,她不惜以废后的代价也要保住太子朱见深。

  这正是这一举动,  为日后两位帝王留下了一丝情分,为自己也得了个安度晚年。

  保住朱见深,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怕孙太后的经历再次在后宫上演。

  她不是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也不会是个安份守己的人。

  出生之前,子凭母贵,  出生之后,母凭子贵。

  朱见济顺利当上太子,其生母杭氏极有可能顺位成为皇后,  这杭氏断然会将她压在下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她看出了朱祁钰的帝位不稳。

  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是朝堂平衡的结果,在没有绝对的实力面前,贸然打破了这种平衡,最终还是会受到反噬。

  朱祁镇坐回位上,凝视着汪氏:“郕王倒是娶了个贤内助。”

  “臣妾谢陛下谬赞。”

  “好了,你和郕王的心意朕心领了,去和皇后说说话,缺什么就告诉皇后,她正发愁不知道赏赐你们些什么。

  还有,  告诉郕王,他的事,算不得什么大事,别整日在哪胡思乱想。

  今年过年的时候,  郕王的身子估摸着好的差不多了,到时候一门一家三口一同进宫来,好好热闹热闹。”

  “臣妾谢过陛下,  皇后娘娘。”

  汪氏带着喜悦,拜了又拜。

  一把悬在头上这么久的刀,今日总算是落下了。

  张氏回府之后,第一时间就寻来了她的侄孙,夺过着陨石所制的佩饰之后,学着朱祁镇的法子,让下人寻片荒地给深埋了。

  接着又是好一番教训一顿自家侄孙,耳提面命,让他这些日子老实一些。

  过了四五日的功夫,下来传来消息,说是公子的鼻血这几日都没在流过。

  此时的张氏算是对朱祁镇的话心悦诚服。

  张氏一面痛骂做这买卖的人不得好死,害人害己,有损阳寿,一面又让人给自己关系好的高门夫人送去消息,点明了这是陛下说的,自己顺便在卖一份人情。

  短短的时间里,金石行业遭遇了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寒冬。

  不少人敢怒不敢言,  骂都不敢张口一句。

  冬至之后,距离年关也是越来越近。

  朝廷里的各个衙门节奏也都放缓了不少,  大大小小的事务也都办的差不多了,往日威严的上官们也都多了一丝和善和松懈,对于一些摸鱼偷懒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外廷是一片祥和,可内廷这边,可就难过了。

  金英清楚,陛下这是动真格的了。

  这几日,他带着人,和御马监的人几乎是一个库房一个库房过的。

  他不敢不尽心,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隐瞒。

  这件事自己要是再出一点差错,自己就得被一脚踢开,滚去给先帝守陵了。

  哪怕是心中早有预料,可真的得出来了结果,金英还是觉得后脖子发凉,心里发颤。

  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哪怕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什么,总归是要来这一遭的。

  金英第一时间回到了奉天殿。

  朱祁镇看到他时,知道事情有了结果。

  “查的怎么样?”

  金英小心说道:“回陛下,与陛下所料如出一辙,武库那,的确,的确发现……有许多兵器不翼而飞,与账面上的相差极大。”

  朱祁镇皱了皱眉:“许多?许多是多少?差了一成?两成?难不成三成至多?”

  内库武库的三成,那就是个天文数字啊。

  金英一副“陛下,你可要挺住了样子”,沉默些许之后,说道:“可能……是六七成。”

  话音刚落,朱祁镇豁然起身,接着御桌上的一方砚台已经飞了出来。

  这砚台几乎是擦着金英头皮飞过去了,金英动都不敢动。

  六成?

  六成是什么概念?

  这么多的兵器,都是铁啊,价值不菲,其中的利润,简直就是难以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