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使团的消息



  离开临皋驿后的第三天傍晚,李越一行分成两组错开时间进入了坊州城。

  虽然李越等人没有装扮成回鹘商队,但是所有人依然装扮成了回鹘人模样。

  因此他们进入坊州城时,守城门的兵丁竟无人敢于拦截检查。

  看到这一幕的李越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安史之乱时,唐朝向占据漠北草原的属国回纥借兵平乱,回纥兵入中原平叛过程中,看出了唐帝国的虚弱。

  加上帮助唐朝天子平乱有功,在大唐境内的回纥人渐渐变得嚣张跋扈起来。

  甚至在唐代宗时期,曾经出现过回纥使者在大唐都城长安市集上抢劫,更纵使手下三百回纥骑兵骚扰金光、朱雀等城门。

  公元780年回纥牟羽可汗欲趁唐代宗去世之机发动南侵唐朝的战争,结果亲唐的宰相顿莫贺达干反对,并发动政变杀死了牟羽可汗后自立为汗。

  随后,唐朝册封他为武义成功可汗。

  公元788年,顿莫贺达干多次求亲后,获得唐德宗将第八女咸安公主下嫁,并册封他为长寿天亲可汗,这一年他改回纥国号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

  自长寿天亲可汗之后,回鹘与大唐的关系从以前的藩属关系变成了平等的国家关系。

  虽然回鹘的可汗还会请求唐朝皇帝给予封号,但是回鹘人面对唐朝人已经有了高高在上的心理优势。

  李越对唐朝历史还算熟悉,但史书中多数都是描述唐朝与回鹘关系很铁,是国与国关系的典范,却很少看到真正的两国人民交往的描述。

  当然之所以李越心里不舒服,是因为其原身还有一些特殊记忆。

  原身的皇祖父德宗皇帝李适还是太子的时候,回纥人再次出兵帮助唐朝平乱。

  因为当时身为唐军统帅的李适没有对前来助战的回纥可汗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而被回纥可汗将其身边大臣鞭打致死。

  这事对李适而言是不可原谅的羞辱,后来登基后,与回纥的关系因此还冷淡了一段时间。

  这个事情原身小时候曾听皇祖父李适讲过,当时德宗李适那咬牙切齿愤怒的模样还留在原身的记忆里。

  身为从后世而来的新唐朝人李越来说,却是在心里埋了根刺。

  不过,此时李越正假扮回鹘人,正要借助这种唐朝人对回鹘的仰视。

  进城后,一行人会合一起,找了家客栈包了一个独院住下。

  李越安排赵东吉等带着八个家仆去城里各个酒店饭庄吃晚饭,顺便打听前往回鹘的使团队伍是否路过坊州。

  等李越在房里吃完晚饭后,赵东吉等人回来了,其他人各自回房抓紧休息,赵东吉则进了李越的房间。

  “公子,我们打听到那个使团的消息了。”

  从离开临皋驿改变容貌后,李越要求几个属下无论人前还是人后,全部都要改口称呼自己为公子。

  此时,司秋帮李越煮了茶,李越皱着眉喝了几口就放下了。

  唐朝人这种煮茶他还真是喝不惯。

  如果有机会,李越肯定要弄出后世那种炒茶来。

  往胡椅背上靠了靠,让身体更舒服些,李越才开口道:“说说看。”

  赵东吉回道:“使团是昨日午后进的坊州城,正使鸿胪少卿孙杲一行住进了驿馆。

  右神策军行营都将郭钰领两千兵住进了北门附近的校场军营。

  随行的一些两国商旅则住在城北一带的客栈中。

  属下等人和其中一些商人聊过,据说使团打算在坊州停留三天,以便休整一番后再出发。”

  很显然,这是官面的说法,实际上是某些商人需要在坊州城再补一些回鹘那边需要的货物。”

  坊州城是周边商品集散地,商品种类比较齐全。

  去往回鹘的商人一般为了节省成本,除非是只有在长安才能买到的商品,多数都会在坊州上货。

  这次使团有2000神策军护卫,去往回鹘的安全就有了保证,因此跟随的商队自然比较多。

  某些大商队给正使孙杲送些礼钱,自然就能左右使团的行程,走慢一点,乃至停下等待后来者赶来上车,亦是题中之意了。

  原本按照李越的估算,自己一行最快应该在延州附近才能追上使团队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