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土地国有化





  嬴政越往下看,心中的惊愕越发强烈。

  即便是他如此霸道的人,也从未想过要将天下所有的土地收为国有。

  不错,李冥绢布上最后一条写的正是“土地国有化”。

  想要王朝能万世不倒,百姓无论何等贫困都有生存的希望,就只有土地国有化。

  导致王朝覆灭的从来不是底层的百姓,也不仅仅是天灾**,  而是国家的**,世家豪族的扩张,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

  李冥不知道嬴政是否真的能做到土地国有化,但若是威压天下的秦始皇都做不到,整个古代恐怕就没有人能做得到了。

  只能等待两千多年后,那位“视列强,  如无物”的伟人,  消灭这些在百姓身上吸了几千年血,  还不知足的家伙。

  “如此前无古人的壮举,寡人真的能做到吗?”

  嬴政看着手中的绢布,喃喃自语道。

  “大王想扫灭六国,一统天下,想废除分封,实行郡县,想将七国长城连成一片,想让天下人写同样的字,说同样的话……”

  “这些事情那件不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大王为何会有如此疑问!”

  李冥语气虽然平淡,但说出来的话,却嬴政如遭雷击。

  是啊!想他嬴政何等自傲,秦国太小不足以施展让他施展拳脚,那就灭了六国,  一统天下,  让天下都匍匐在他的脚下,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威名。

  七国的长城虽作用不小,  可却不足以让秦军四面出击,彻底扫清北方蛮夷,那就修筑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城。

  各国的民生风俗太过驳杂,那就让天下人只写一种文,说一种话,用一种钱,行一种礼仪。

  嬴政可能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李冥却知道,若真的要在历史上的君王中找一个能实现土地国有化的人,只有两人有机会完成此事。

  一是始皇帝嬴政。

  二洪武大帝朱元璋。

  而且,嬴政成功的概率,要远高于朱元璋。

  其一,秦朝承接战国遗风,思想足够开放,任何新奇的想法都能被世人接受。

  而明朝则不同,明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宋朝几百年的发展,早已深深的刻入脑海,上到百官,下至百姓,  思想都即为守旧。

  其二,  秦灭六国,  扫灭天下近乎九成的世家豪族,即便是秦国本地的世家大族,也在分封与郡县一事上,被嬴政扫灭大半。

  其三,始皇帝嬴政有足够的威望,足够的手腕,可以不顾一切反对,将此事坚决执行下去。

  这三点少一点,此事都不可能成功。

  汉朝初建时,因为数年战乱导致国库空虚,天下人口十不存一,外面还有已经发展壮大的匈奴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南下劫掠,刘邦本人甚至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

  再加上刘邦平定天下后,已经五十四岁,在古代算得上年事已高,想要有所作为已经很难了。

  汉武帝手腕足够强硬,但汉朝当时已经豪强林立,卫霍外戚就是当时最大的世家,而汉武帝本人的威望也不足以压服各大世家。

  李世民本身就是世家豪族的一员陇西李氏,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出自世家名门,现在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他们怎么可能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

  宋朝的那些皇帝就更不可能了,皇室尚且被外族压得抬不起头,怎么可能压服底下的世家豪族。

  明朝老朱在位时,可能还有一丝机会,因为开国皇帝的权势往往是最大的,朕即国家,恒压天下,也往往是开国皇帝的代名词。

  坏就坏在,明朝时最大的学派,儒家已经尾大难掉,孔子后裔的曲阜孔家,更是世上最大的世家。

  掌控着天下读书人这个致命武器,只要老朱一旦故去,刚上位的皇帝想要得到天下人的承认,就必须讨好他孔家,不然光是读书人的骂声,就足以坏掉皇帝的名声。

  朱元璋的“剥皮天子”,“喜怒无常”……,若不是老朱是开国皇帝,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恐怕早就被说成不下于商纣的暴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