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七章横穿海峡-第2/2页





    李旦旁边的王明做起来,像是大都督府的参谋们一样,行了一礼道:

    “没有,除了和上满剌加接壤的暹罗省打开边境,接手了大量的从上满剌加逃过那边的难民以外,没有动手的动向。而且中南六省,除了缅甸省内驻扎的有一支狻猊军以外,他们也缺乏动手的力量!都督放心,他们插不上手的。”

    大宋朝廷的官员毕竟和地方诸侯不同,他们虽然被称为节度使,但是毕竟不是边寨,没有自主募兵的权力,一支狻猊军,就是一支军,这是他们手中仅有的能够机动的力量。

    而且狻猊军,还只是两厢军,不像现在的威远军和捧日军,天竺全面动员以后,这两军已经全部扩编到了最极限的五厢编制的状态,也就是说现在的威远军和捧日军,每支军队都有将近六万人的战兵,加起来天竺的常备军力量已经是十余万,这还不包括水师和各地诸侯的私军。

    这些全部加起来,整个天竺现在已经有实打实的二十几万大军。

    虽然这其中只有差不多十万大军被投入到满剌加战场,但是这样的兵力,再加上天竺军的装备战术上的优势,这样的战场,区区的朝廷的一支狻猊军是已经没有进来改变战局的能力了。

    更别说,在北方,李哲还始终布置着石秀的一厢捧日军在威胁着缅甸省北段。

    这种种因素牵扯之下,最起码以朝廷的中南六省内的力量是不可能对李哲的大局造成什么影响了。

    现在,除非金陵有什么变动,大宋朝廷号称拥兵百万,自然是有足够的实力插手战局的。

    但是现在问题就来了,现在的问题是这场战争进程实在是太快,短短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几乎就底定了战局,现在的情况是,金陵距离南疆太远,哪怕是用飞鸽传信,一来一往也要近二十天时间,金陵那边不管是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现在看来都已经来不及了。

    没办法,大宋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

    李哲在舱中眼睛似闭非闭,计算着整体的战局,这时舱门前,一个军官大步走进来,双腿一并,啪的一声行礼,然后报道:

    “禀都督,前方截获几艘船,对方自称是大宋朝钦差大臣张钦,想要求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