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军功与扩军



    伴随沙俄退兵期待来日再战,同样结束战斗的刘兴华,也开始命令部队进入休整期。适当的,还给一些立功的战士,几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探亲假。

    非常清楚,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任何官兵对于立功受奖,都抱着非常神圣跟自豪的心情。而刘兴华也适时,推出了军功章制度,让全师官兵也觉得非常高兴跟自豪。

    参与此次反围剿作战的官兵,都领到一枚铜制的反围剿勋章。至于三等至一等功,则同样以金银铜的方式,分别授予此次作战有功的官兵。

    至于那些战死的官兵,除了其家属享受军烈属的优厚待遇,阵亡士兵的骨灰都分成两份。一份安置在漠河城外的安民军烈士陵园中,一份则交给其家属管理。

    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都会被铭记在烈士纪念碑上。他们在那次战斗中牺牲,最终又获得什么荣誉,同样会&无&错&被铭刻在这些纪念碑上,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祭奠活动。

    这种战死后的极高荣誉,令安民师幸存的官兵们,同样清楚这份荣誉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只要安民师存在一天,阵亡将士便能享受英雄般的待遇。

    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士兵,在骨灰被火化之后,统一安排安葬在烈士陵园之中。每个官兵,都有一个墓碑,记录着他们生前的功勋跟战绩。

    在前线局势终于平静下来之后,刘兴华同样返回了根据地。他第一次露面,便是亲自主持了阵亡官兵的下葬仪式。而同时出现的。还有安民师的团级军官们。

    被邀请参加下葬仪式的阵亡官兵,看着那种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也觉得做为普通百姓的子弟,他们能享受到死后如此荣耀的仪式。这辈子也算值了。

    主持完安葬仪式的刘兴华,站在主席台上很诚恳的道:“做为安民师的师长,此刻的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我们又有八百七十六名兄弟,永远闭上了眼睛安静的躺在这里。

    他们都是我可以生死相托的兄弟,他们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跟国土,付出了自己年青而又宝贵的生命,没能把他们带回来,我心里很难过。诸位叔叔婶婶。对不起!”

    朝台下那些阵亡士兵家属,恭敬的行了一个弯腰礼之后。这些官兵的家属,也感受到刘兴华的诚意。其实参加这个仪式前,他们已经替子弟操办了丧事。

    不论是棺木还有丧事的花费,全部都由安民师后勤部门负责。这种包办到底的态度,已经让所有百姓看到,安民师对于他们子弟生命的敬重。

    很多百姓都清楚,如果他们的子弟在清军里面当兵,死后能不能拿到抚恤金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全包这种丧事的花费,还有今天这样隆重的下葬仪式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出席这个仪式的安民师军官们,也真正明白刘兴华很在意官兵的性命。这也是为何。刘兴华每次打仗时都会强调,尽可能减少士兵的伤亡。

    只是战场之上枪炮无眼,谁也不敢保证。任何人都能在战场上活下来。说起来,这次的反围剿作战。他们的伤亡人员,比消灭的敌人人员差距太大。

    面对刘兴华的道歉。很多阵亡官兵的家长,都很理解的道:“刘师长,我们不怪你,我们真的不对你。这都是孩子的命,这真的不怪你啊!”

    百姓们的理解,让刘兴华也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可他同样清楚,身为师长有些责任他推卸不掉。那怕他清楚,这样的仪式随着安民师的扩大,或许以后他不会再出现了。

    可目前实力尚且弱小的安民师,离不开官兵们的忠诚,同样离不开根据地百姓的支持。只有集合根据地所有军民的实力,安民师未来才能走的更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