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横担降龙式-第2/3页





    易经是华夏人民解释道转运,社会和自身祸福旦夕的经典。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被誉为是群经之首。

    “而这个的机理在医学上也有解释,外经雷公曰:请言心主之经。岐伯曰:心主之经即包络之府也,又名膻中。心包经之荣穴在劳宫,募穴在膻中。”

    “就是劳宫又引通心包经的作用,而心包经之气血是在檀中聚集的,从经络气走向上看,劳宫之部位之气沿着心包路线充实于檀中,这是人体的自然机能。那么,加强劳宫部之气,必定增加对心包经从手心到檀中的气血回流,使得心包经的墓穴汇集更多更强的心包气血。”

    “人一身,心主之。养身,不过养气血。”

    “练习功夫么,也不过强气血。那么关键是从何处入手这个易筋经显然是从主要处开始。这里也最容易激发,也是养神之处,可以立足非常巧妙。也符合黄帝内经的气血论述---气血相依。何况兼顾了神。气聚则神足,神是以气和血作为基础,所以很容易体验到气血和精神的关系,还借助气血最丰富的上肢展开激发导引。”

    “而且武林中有句话,筋长一寸,力大十分,而同样中医界也有句话,那就是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也就是刚才所的,筋的增长,带动了心脏和血液的强大。”

    楚浩砸吧砸吧嘴,李灵素的话如同晨钟暮鼓般,在他的脑中轰然鸣响,让人不由沉思。

    李灵素微微一笑,也不在意,接着将易经筋十二式全部一一展示了出来,也全然不顾楚浩究竟能否记得住。

    ……

    仿佛,一夜之间,冬临大地,原本只是微凉萧瑟的秋风,突然变成了秉烈的寒风。

    楚浩伸了伸拳脚,活动了下身子骨,微微一哈气,只见一股白雾从嘴中喷射而出,如剑气一般,长有半丈多,在空中悬浮不定,足足有五分多钟,这才缓缓消散。

    楚浩再一吸气,只见刚刚还未彻底消散的白雾,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一般,风起云涌,变幻莫测。

    此时,距离楚浩发表石墨烯分解技术论文,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

    虽都是北方,但是燕京的气明显比洛州冷的太多太多,这才刚刚十二月,就已经是这般冰寒刺骨的景象,而且今早上出来的时候,上甚至都已经飘起了一层雪花。

    但毕竟,还没到冬肆意施展他威能等等时候,还没落地,就已经消失等等无影无踪了。

    感受到内腹稍稍有些凉意之后,楚浩施展其易经筋第二式,横担降龙!

    只见楚浩,双手两侧分开,如展翅向上与肩平,掌心向下升降沉浮三运气,引气下丹田,然后地气上升,如青龙丝丝向上。

    楚浩眼睛微闭,默默的感受这一式对自身的改变,

    他双手两侧分开,如展翅向上与肩平,胸前分开手的时候吸气,五指张开,到肩平的时候应五指微微向上,掌心向肩外,呼气。

    这个动作配合呼吸把劳宫和檀中的气联系起来了,发动了整个气机,是对前一式练气的一个升级放大。顿觉气机大开,气感强烈。

    易筋经跟楚浩之前练的功法毫不相同,在其他的功法,不论是混元八桩,还是八锦缎,每一式之间的平等的,只不过是因为锻炼的身体部位不同而已。

    可易筋经不同,易筋经是递增的。

    每一式都比上一式难,而且只有连通了上一式,才能进行下一式,等到何时,十二式全部打通,那就能算作易筋经大成了。

    当然了,每一式对身体改造的效果也越来越大。

    楚浩掌心向下升降沉浮三运气,引气下丹田,直臂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吸气的时候手臂提起不超过肩,犹如鸟张翅,呼气的时候手臂还是在身体侧直臂压下,只是五指并拢,利于集中聚气。

    楚浩此时感觉腹部饱满,有气沿任脉降下,第二式有聚气丹田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