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少年中国说-第2/3页





    陈校长顿时一脸的无奈,他感觉,自己似乎真的是做错了,真不应该让楚浩上台演讲,这好好的一场开学典礼,都被楚浩搞成什么了。

    另外,他什么时候拿拳头威胁楚浩了。

    “所以说,今天我不太想谈什么太大话题,我只想谈两个字,少年。”

    “在座之人,在我看来都是少年,就连陈校长在我眼中,也一并如此。”

    陈校长脸上的无奈更浓了,他感觉楚浩这真的是在说单口相声,而他就是楚浩嘴里的那个包袱,或者说笑料。

    不过,他对于楚浩所准备说的这个话题,倒是挺感兴趣的。

    “既然要说少年,自然要说说什么是少年,当然也应该说下什么是老年。”

    楚浩话音一顿,“在我看来,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楞了。

    他们没听错吧,这是文言文啊。

    虽然听起来不算是太难懂,毕竟能考上燕大的,即便是理科生,也能称之为所阅广博,唐诗宋词,史记什么的,皆有涉猎,毕竟除了那些搞竞赛的学生,如果语文考的不好,也是不可能考进燕大的。

    另外,听起文辞,绝对是一篇雄文,莫不见,中文系的老师都已经眼睛放光,就差拍案叫绝了。

    而且,听之前的意思,这完全是楚浩赶鸭子上架所做出来的,这就太匪夷所思了吧。

    这种程度的文章,别说本科生了,就算是专修古文的博士生,甚至教授都不一定能做出来,更别说在半个小时之内了。

    他们现在真的有些怀疑了,之前陈校长所列举的那些个物理成就,说的真是眼前这人吗。

    这完全应该是个古文天才,才对啊。

    陈校长和崔院长真的被吓到了,他们只是想让楚浩随便讲讲,将自己在学习,在科研道路的心得体会,给同学们分享下科研的乐趣和苦难,以及其中的坚持,如果能介绍下世界上其他的著名学家,给大家开开眼界,这就完全足够了。

    可是谁能想,楚浩居然抛出了这么一篇雄文,这简直就是一代大家才能写出来的东西。

    其中对少年和老年的认知,简直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当然了,这种少年和老年,并不真正所指的是年龄,而是一种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的态度。

    他们这才理解,楚浩为什么会在开头的时候,说陈校长也是少年,原来还真不少在抖包袱。

    对于台下的反应,楚浩并不奇怪,他刚才所说的,正是梁启超的。

    这篇文章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振奋人民的精神。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楚浩环首四顾,沉声说道:“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这下众人顿时愣住了,这怎么话音一转,又说开国家了。

    “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随着楚浩的诉说,这数千年的辉煌,以及这百年的屈辱逐渐浮现在众人的眼前,有的人甚至都已经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