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第一百零四章

        再后来那天的事,  阎棠芝就记不清了,因为到后面,她的脑袋一直晕晕乎乎的,  乖巧地跟着爹娘问好,  行礼。

        在他们跟鲁家人一道跟着沈大人她们一道来兴化府的路上,母亲时不时地就会带着自己去陪沈夫人说话。

        沈夫人当然也是很好的,她温柔大方,  待人可亲,  懂得也很多,听说还是京都中一位很有才名的夫人的弟子,  这也是为什么她虽然出身低微,但却极少有人议论她与沈大人并不相配的原因。

        真是羡慕沈夫人。

        若是自己也能离他更近一点儿就好了。

        阎棠芝托着腮想。

        ……

        沈伯文自然不知后面的马车中还有人在惦记自己,  他此时正在跟老何说话。

        “以往官府遇到这种情况,  都是如何做的?”

        老何想了想,道:“大部分时候,都是修理堤坝桥梁,  疏通沟渠,  以及修固水库等等。”

        沈伯文颔了颔首,心道《荀子》之中亦有:修堤梁,  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  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1]

        他心下稍稍叹了口气,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人们面对天灾的时候,  往往都是渺小的,但在现代时,除了人们坚强的意志力之外,还有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忙,而在古代,却只有前者。

        自己不能将希望都放在不知道能不能起到作用,或是不知能多大作用的堤坝水库上,回去之后还应当盘点一番衙门库房的存粮,若当真发生旱灾,及早把控市场价格,对商人们严加管制,然后向朝廷汇报,希望能及早赈灾才是。

        在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但却并不能因为如此,就什么都不做,他们这些人,既然手中有这样的权利,身上自然也肩负着责任,所以才要尽更大的努力。

        他们两个说了会儿话,就进了城。

        老何原本想让他们住在自己家中,但沈伯文思及自己这一行人的人数并不算少,便婉拒了,找了间客栈住下了。

        等用过晚饭歇下之后,已是夜色沉沉,星子高悬。

        大家都舟车劳顿,脑袋一沾到枕头就睡着了,一夜无梦。

        翌日,阎棠芝为了避免被自家父亲送回去,早早地就等在沈伯文的门口。

        “吱呀”一声,房门从里面被打开,沈伯文穿了件天青色的道袍,姿态闲适地走了出来,自然而然地也瞧见了候在自己房门口的人。

        脚步顿住,正当他在想是装作没看到直接走过去呢,还是应当找阎师爷聊两句的时候,阎棠芝忽然往前走了一步,不伦不类地对他拱手行了一礼,然后不好意思地道:“草民……见,见过沈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