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包拯访辽



        东京那头,眼看着马洪率领大军已经走了,既然府、麟有了援军,战事可以暂时放心。朝廷这边,认为沈括虽然机敏善辩,到底不是朝廷的重臣。

        他一个文人,又不主管什么要职,官卑职小的,在辽人眼里面身份不重,主持不了大事情,只能是勉强打个头阵。要紧的事情,还需要朝廷正式派出使者,去辽国商议。

        这个时候,官家以运送岁币为名,命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包拯为使者,右正言刘涣为副使,着神卫右厢营都指挥使阚海引两千人马沿途护卫,一行人直接往上京临潢赶去。

        待制一行人领旨后,领了岁币、御酒、书画、信函等物,打着宋国使者的旗帜,军士身上皆披重甲,兽纹包肚,端的是金吾执槊,马被好鞍。客帐司都是紫袍玉带,虞候并内监皆身穿锦衣,帽簪金花,跟随手执金瓜骨朵,前头青罗伞盖牙高旗,一行浩浩荡荡,取陆路由河北望辽国赶来。一路经过的州府,全都好生安排护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迤逦已进了辽国的边境。此时已经是隆冬的季节,当初碧绿的草原,已成了幅北风卷地白草折的景象。孤烟、长河、落日,好一派边塞苍凉的风光。路上行时,远远有胡笳的声音吹来。众人见到这个情景,无不感慨。

        一听说包拯一行人到了辽地,那头沈括就急忙赶来,将两方会谈遇到的事情,一一与包拯讲述了。据众人的分析:从沈括汇报的情况看,果然这一次宋、夏之战,背后有辽国的影子。

        而且众人没猜错,辽人真的是看人下菜:仗着人多,欺负沈括年轻职小,会谈的时候,三番五次设下圈套,想把沈括绕在里头,十分不把他看在眼里。

        幸而是沈括机敏善辩、学问广博,又熟知檀渊之盟的细则,据理力争。在辽人处处紧逼的时候,沈括许多次借助之前的条款,及时找出他们的破绽,一一将那些人驳斥回去。因此这些时日以来,寸步未让,这才保住了宋朝的利益。

        虽然如此,这些日子谈下来,沈括以一人之力力战群英,也已经是身心俱疲,有些疲于应对了。幸而包拯及时赶到,有了靠山,沈括这才放心下来,终于能舒一口气。

        包拯已到了辽国的消息,没多久北府宰相萧革便知道了,已经派人来管问了。按照来人的说法,辽帝宗真那个厮,这个时候不在上京,正在中京,众人只能再赶去中京。

        到中京后,包拯一行人递呈已毕,到了次日的清晨,便有礼仪官引辽国一众官员来迎接。礼仪官引众人到了中京大定府城外,命跟随包拯的二千人马,暂时就在城外驻扎,这里自有

        祥稳都监在管待。

        礼仪官只引包拯、刘涣、沈括、阚海等一行,还有几十个将士,以及客帐司、虞候、内监等一干文官入了中京。路两旁早有鼓乐奏响,仪队相迎。

        辽国的百姓,大多数没见过宋朝的使者,这时候也都涌出家门,远远的挤在一块儿看。对于宋朝使者的服饰和穿戴,以及头发的样式,他们好奇,一边看一边用手指点。

        一路上看时,原来辽国的中京,当初建造的时候,也是按照汴京模样,有外城、内城和宫城。四角也都建有角楼。众人由外城朱厦门进入的时候,路两边辽人的仪仗,立刻鼓乐齐鸣起来。进来阳德门之后,早见这里有一座佛塔。此塔唤作“大明塔”。气势雄伟,雕工细致,辽人礼佛之风,可谓兴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