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包待制陈州放赈



        次日一早,还没到早衙的时间呢,知州余深那一边,便遣人来唤通判了。陈度这边不敢耽误,急忙跟随着来人去了。厮见已毕,余深便道:“包待制看着就要到了,你那里安排得如何了?”

        陈度回道:“恩相的吩咐,下官们都已经安排妥当。”遂将事务一一回了,余深听毕夸奖几句,口内遂道:“通判做事不比别人,我一向对你是放心的。怎么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偏偏你家出了事情?你说该怎么决断好?”

        陈度回道:“回禀恩相,家中之事,是下官教导的不当了。事已如此,下官必以大局为重,尽可将犬子先关在囚牢里,等到风头过了再审,必然不能将事情闹大。若待制问,也好区处。”除了这样,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只好如此了。当下两个人说了会儿话,也就散了。

        陈州这边,为了迎接钦差来,一连筹备了十数日。等到差不多安排毕,忽人来报,说包拯一行人看着就到。那包拯庐州人氏,字希仁。天圣五年的进士,先知端州,后任监察御史,现任京东转运使、天章阁待制,人都唤他“包待制”。

        余深听得包拯到来的消息,自不敢怠慢,急忙引本处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司功参军、司仓参军、司户参军、司兵参军、司法参军、典狱、问事、市令、博士大小官吏一干人等,出城去迎候。

        众人出城了不多久,远远地果然见一支人马,从北面那一条大路来了。看他们的模样,可不是钦差的车驾怎地?还没有走到跟前呢,众官接着,都过来拜。

        厮见已毕。众人看时,除去军卒,待制一行有二十余人,指挥使有两个人,余下便是些主薄、录事、书记等一干文吏。那包待制年纪约四十五六,乌发须黑,目光坚定,似能透物。说不几句,知州带路,众人随即一块儿回城。

        到了城内,包拯便开始下车步行,与余知州且走且说着,众人都步行在后面跟随。知州余深字延周,年四十二,也是天圣五年的进士,当年与包待制同榜考中。一路众人看街上时,陈州不愧是个繁华热闹的古去处,虽有天灾,店铺商户却也簇新,房屋街道也还干净。余深一面跟着走,一面讲些陈州本处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

        包拯问道:“陈州如今灾况如何?是哪个县灾情最重?盗贼的情势如何了?”余深便道:“回待制话,陈州有宛丘、太康、项城、南顿、殷水、西华,六个县,以殷水县的灾况最为严重。

        盗贼出没的地方,下官着林都监在要紧地处着重兵监察看守,一连剿灭了数股流寇,贼情已缓。如今州里除赈米外,为防灾后有疫症,亦将尸首焚毁深埋,散药与人。除府衙外,行会里面亦有募捐。”

        众人经过府衙的时候,远远见府衙前面有各色的百姓集中在这里,排了两排的长队,皆整齐有序,众人正在等领赈米。包拯遂问余深道:“如今赈粮由何处拨来?”

        余深便道:“义仓之米早已经告罄,下官听说赈米要来,遂自作主张,将常平仓余粮先挪出来,暂先救急。除这一处外,城中另有其他四处在放赈。这缺失等赈粮来了再补上,两不耽误。”

        包拯遂道:“延周有心。这些赈粮随后便到,到时候可补。”说话之间,领赈的百姓见了众官,大老远地皆匍匐跪谢,高呼一些“俺们穷人见着了青天”、“相公果然是百姓父母”之类的话儿。人群里面,有一个脸上老大一搭朱砂痣,腿脚不便尚在拜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