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十六岁生辰



    元宵节的第二日,即农月正月十六,是杜锦宁的生日。

    这日一早起来,陈氏就过来了,身边只带了两个丫鬟。

    这两个丫鬟,一个叫小苗,一个叫小穗,是半年前杜锦宁出去巡视农田时,遇到一户人家过不下去卖儿女时买回来的表姐妹俩,因为能干性格活泼,半年不到的时间就被陈氏提到了一等丫鬟的位置上,随时跟在她的身边。

    按着杜锦宁的习惯,到了杜锦宁的院门口,小苗与小穗就停了脚步,由陈氏一人进了院子。

    “宁哥儿,今日生辰,你打算怎么过?”陈氏问道。

    杜锦宁一早起来练了一趟拳,刚刚洗了个澡从浴室里出来。

    她听到这话,有些诧异地看了陈氏一眼,揣摩着她的心思道:“我打算去庄子上看一看。”

    另处的农田水利由关嘉天与陶华晖管,但庄子上的水利还是需她亲自过问的。她早让人打了几辆水车,又组织佃农挖渠。一旦关嘉天和陶华晖他们让人挖掘的水库和水渠成功,春天下雨蓄满了水,她这边就可以引水过来,灌溉那几十亩地势较高的旱地。

    她利用天然的地势,把原有的河道进行修整,又拦了坝子,让水流形成一个落差,利用水流的冲力让水车运转,水车再把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地上,佃农们在高地上挖掘的沟渠就会把水输送到每一块田里。

    有了水的滋润与灌溉,原先只能种玉米高粱的旱地就能成为稻田,埋肥改良后,就能成为肥沃的土地,种出来的稻谷,经济效益比原先增加一倍。

    所有的这些做法与原理,她都秉持着科学的态度,把改良前与改良后的数据写下,形成一份严谨的报告,到时候跟杂交水稻一起交给赵晤,同时添加到《种田记》的新情节中,让天下种田人家知道。

    这些,都是她最近要忙的事。

    “今天就不去庄子了吧。你一年忙到头,好不容易过一次生日,总要歇一歇。”陈氏道,“娘亲自给你做一碗长寿面,再叫厨房给你做些好吃的。”

    杜锦宁越发诧异。

    因为她的生辰就是父亲杜云诚的忌日,也是她们这一房从幸福落入深渊的日子,她的生日是从来不过的。就算这两年日子过得好了,陈氏也只会吩咐厨房给她做点好吃的,自己并不会亲自出面给她张罗生辰。

    杜锦宁又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对于过生日也没什么渴望,所以从来没什么情绪,这一天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她没想到陈氏今天却一早过来帮她张罗起生辰来。

    “娘,不需要的。”她道,“我忙惯了,歇下来反倒不知道做什么。去了庄子上,中午我就不回来了,晚上回来陪您吃饭。”

    “你十六岁了。这十六年来,娘都没能给你过一次生辰。”陈氏的眼睛有些酸涩。

    她知道,今年杜锦宁就要把她送走。小女儿的十七岁生辰,她不知还能不能给女儿过。今天不给杜锦宁办一次生辰宴,她怕会抱憾终生。

    杜锦宁见状,倒也能猜到几分陈氏的心思。

    她遂笑道:“那好吧,我去庄子一趟,中午就回来,下午就呆在家里哪儿都不去了,等着吃娘给我做的长寿面。”

    “好,好。”陈氏站了起来,准备走的时候,她又试探地问道,“小远今天会不会来?”

    “不知道呢。”杜锦宁摇摇头,“人在官场,身不由已,不是他想来就能来的。估计是来不了。”

    陈氏闻言,颇有些遗憾:“那行吧。中午我等你吃饭。”

    待陈氏走了几步,杜锦宁忽然唤了一声:“娘。”

    陈氏停住脚步,转身看向杜锦宁。

    “那个……”杜锦宁似是有些赧然,上前几步,走到陈氏身边,小声问她,“您那里,是不是有大姐给我做的几套衣裙?”

    杜方菲跟着谢氏做绣活,早已青出于蓝胜于蓝。她是家中老大,责任心极强,又有了这份本事,所以特别热衷于给家里人做衣服,杜锦宁身上穿的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是杜方菲亲手做的。

    杜方菲还特意给杜锦宁做了几身女人的衣服,不过借口是给杜方蕙做的,做好之后没有送去给杜方蕙,而是送到了陈氏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