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决心



    “行了,你们都回去好好想想吧,两天之后,关于这个问题,每人交一份折子给我。”他忍不住打断了他们的话,一挥手,让他们退下。

    几个老臣只得起身,向赵晤告辞。

    “齐爱卿,你留下。”他叫住了齐伯昆。

    几个老臣对视一眼,都有些头疼。

    他们还想出去后找个地方,大家坐下来跟齐伯昆好好商议一番呢,可没想到皇上却把齐伯昆留下来。

    唉,还是自己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待其他人都退出去后,赵晤苦恼地揉了揉眉头,道:“这个提议,既是杜锦宁提出来,还是宣他进来谈谈吧。”

    齐伯昆点了点头。

    本来觉得杜锦宁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能提出这个建议就不错了。至于如何施行,自有他们这些经验老道的老家伙来做。

    但讨论来讨论去,他发现大家的思维似乎被什么框住了,完全跳不出窠臼,提不出建设性的好建议。越讨论,大家觉得问题越多,放开路引的方法似乎完全不可行。

    可让皇上和他放弃这个方案,又舍不得。毕竟土地兼并问题放着不管,过上十几二十年,必会酿成大祸,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反正刚才已经放出风去了,说这是齐伯昆和赵晤一同商议出来的办法,那些世家即便要找麻烦,也找不到杜锦宁头上了。此时宣她过来问一问,也没有大碍。

    就是有大碍也没办法了,这事实在是让人等不急。

    于是邓易三人刚下朝不久,就见皇上身边的太监走进了翰林院。他们忙迎了出去。

    “黄公公,可是皇上有什么旨意?”邓易问道。

    “皇上有旨,宣翰林院修撰杜锦宁觐见。”黄公公尖着嗓子叫道。

    邓易三人诧异地对视一眼。魏通笑道:“下官去叫杜大人。”说着,往后院去了。

    邓易指了一件事把陶文居打发了,这才从袖子里递了一块玉佩给黄公公,腆着脸问道:“不知皇上宣杜大人是为了什么事?”

    要是以往,跟翰林院这些人打好关系,对于皇上身边的太监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些人以后会爬到什么位置上,谁也说不清,能不得罪他们,还是不得罪的好。

    可今天黄公公看都没看那玉佩一眼,直接摆手道:“邓大人可别为难咱家,皇上宣杜大人有什么事,岂是我们这些小太监能知晓的?邓大人莫要为难我这无根之人。”

    邓易暗骂了一声,却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把玉佩收回袖子里,心里暗暗打定主意,到时候套一套杜锦宁的话。

    不管这位杜大人是如何的惊才绝艳,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孩子。十五岁是个什么状况,想一想自家那个蠢儿子就知道了。他就不相信凭自己的巧舌如簧,还套不出杜锦宁的话。

    后院三人听魏通说皇上宣杜锦宁觐见,都心思各异:杜锦宁和齐慕远心里有数,表现十分平淡;可姚荣观就耐不住了,一个劲儿地问魏通,皇上为什么要召见杜锦宁。

    “我不是递过一个农事问题的折子给皇上吗?想来就是问这个。”杜锦宁一副天真的样子,老老实实把事情交待了。

    魏通和姚荣观心下一松,俱都拱拱手,口不对心地恭维道:“看来杜大人的高见,得皇上嘉许了,所以才召杜大人觐见。恭喜恭喜。”

    “赶紧去吧,别让皇上久等了。”齐慕远在一旁道。

    杜锦宁拱了拱手,直奔前院而去。魏通赶紧跟上。

    “看来皇上很重视农事啊。”姚荣观感慨一句,眼珠转了转,看向齐慕远,“齐大人,要不我俩也写一张关于农事的折子,递给皇上?”

    他其实并不想带上齐慕远。但要没有齐慕远的祖父,他的折子也递不到御前。

    “不用了,我的长处并不在此。”齐慕远淡淡地说了一声,转身回了自己屋子。

    “呸,拽什么!”姚荣观狠狠地啐了一口,没奈何,只得也灰溜溜地回了房。

    这头,杜锦宁跟着黄公公走进大殿,就看到赵晤在批改奏折,齐伯昆也在一旁帮着整理。

    她原打算伺立一旁,等赵晤把折子批阅完了再说的,可没想到赵晤下一刻就看到她了,直接将手里的朱笔一放,就朝她招手:“来来,到这边来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