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各就各位



    不过从政治上来说,赵晤的做法,杜锦宁很能理解。

    赵晤刚登基,那些世家未免要观察他的行事风格。如果他强硬,世家可能就会老实安份一些;一旦他稍微露出一点优柔寡断,世家立刻会反扑过来,用各种强硬的手段和诡计把他按住,最后让他屈服在世家的威压之下,从而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受世家的掌控、为世家服务。

    如果那样,大宋的政权及财富就会集中在世家手里,科举考试也会失去意义,普通的黎民百姓只能受世家的任意盘剥,他们的日子更苦。..

    现在赵晤用重罚,直接将沈郎中两家砍头抄家,这份果敢强硬的狠厉,会让世家不敢再轻举妄动,毕竟兵权还掌控在赵晤手里;而其他的朝庭官员,也会警醒起来,绷起心里的那根弦,不让自己成为世家利用的工具。

    如此一来,赵晤才能进一步稳固对朝庭内外的掌控,从而将精力放到发展社会经济、使大宋更加富强上来。

    这跟立志于让天下无饥馑、让大宋更加繁荣富强的杜锦宁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想到这里,杜锦宁越发欣赏赵晤了。她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果敢的君主。只有赵晤手段强硬地将政治肃清,她才能在农业方面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手段,而不用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下想着如何保全自己。毕竟,她的很多农业建议是会触及世家的利益的,就跟原先的再生稻一样。

    这时,赵晤的目光向杜锦宁投来,夸赞道:“杜爱卿,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表现非常不错。”

    杜锦宁的表现完全出乎了赵晤的意料。

    沈郎中跟他岳父,一个四十多年,一个六十多,都是浸淫官场几十年的老手了,仍然没有半点政治警觉性,被人利用了犹不自知。而杜锦宁一介十五岁的政治雏儿,一只脚还没踏入仕途的门槛,就一语道破世家的诡计,以干净利索的手段将事态扼杀在萌芽状态里,这份政治敏锐性和处理事情的能力,简直让赵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刚才,他眨眼之间就杀了三人,杜锦宁虽有震惊与慌乱,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还用那种敬佩的目光看他,似是十分理解与赞同他的做法。这让赵晤更加欣赏。

    如果这真是杜锦宁自己的能力,她身后没有任何诡计和受别人指点,那还真是一块璞玉。依她在策问中表现出来的才气与远见,赵晤相信,用心栽培,用不了几年杜锦宁必能成为他朝堂上的一大助力。等齐伯昆这些老人致仕后,她接管他们的权利,成为他面前第一干将都有可能。

    “皇上过奖,微臣愧不敢当。”杜锦宁拱手道。

    “不必过谦。”赵晤笑道,“你尚未去翰林院任职,没法在官职上提拔于你,朕赏你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文房四宝一套,洒金宣纸若干。”

    杜锦宁赶紧谢恩。

    赵晤一摆手,又问:“朕叫你写的折子可写好了?”

    这个杜锦宁早有准备,一想着要面见皇帝,她就让青木回去将折子带来了。

    她当即从怀里掏出折子,递给旁边的太监,让他转递上去。

    赵晤还有事要处理,自然没空细看。

    他粗略地翻了一下,就放下了,道:“放着朕有空再细看。行了,你且退下吧。”

    杜锦宁却没告退,而是深深一揖:“皇上,臣想问问,微臣那话本还能不能继续写?”

    话本的稿子,她迟迟没有交给庄越,就是缘于这个原因。

    原先她的身份没暴露还好,她可以装作什么事都不知道,继续写话本付印售卖。现在大家都知道话本是她写的了,赵晤还特意挑明了问过她,她要不请示了赵晤,擅作主张地继续写下去,总不大好。

    “当然可以继续。不过现在很多人都跟着你那话本做,所以你所写的内容,必须慎重再慎重,不能胡写。要是让农户们遭受大损失,我是要治你的罪的。”赵晤道。

    “臣不敢,微臣遵命。”

    放下心来,杜锦宁告辞离开。

    此时除了太监宫女,大殿上只剩了赵晤和齐伯昆两人。

    赵晤问道:“杜锦宁的底细,你可了解?今天这事,你怎么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