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湘民-第3/3页





    我们没有在供销社面前逗留多长时间,我拉着小华便过来电影院面前。因为电影还没有检票进场,我怕叔叔找我们。

    电影院门口和供销社门口,都有个不小的坪地,好多的青年男女来了,自然也有不少村里人,大家都站在坪地里闲聊。因为挨着国道边的原因,路边有房子的人家,一边端着碗吃饭,一边看着这边的热闹。

    我看到很多熟人,也看到有人在卖冰棍。这冰棍就是大院里的冰棍厂产的,一般都是黄糖冰棍和白糖冰棍,但是能够在这夏天吃上一根,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想到叔叔的承诺,我没有敢张扬的和别的孩子一般到处窜,而是拉着小华蹲在一旁的碾米机房前。这里只有两间小小的土砖房,就是供销社联排房子额外间隔出来的,如今成为了村里电动碾米的地方。

    这里最靠近村委大铁门,也就是挨着电影院,我们藏在一些大人的身形之后,好奇的看着形形色色的青年。

    那些大声喧哗的,目光四处游荡,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临近村子里的。

    其中有五个苟姓兄弟,就是来自于当年国道路过的那个村子向家村。听大人们时常说起,他们的父辈耍得一手好狮子。

    在我们乡下有句俗语叫挨打的把式,会打的戏子。

    说的就是练功夫的人,一般出去都容易挨揍。因为他们自认学了几手功夫,总想找人挑衅一下。但是这个世界高人太多,往往不知道就会挨揍了。

    这件事情我深以为然,因为我们家就有一位高手,那就是我外婆的母亲,我平时尊为老外婆。她平时时常对人说,手似两扇门,全靠腿打人。

    我以前不知道什么意思,上学之后看了《杨家将》《霍元甲》这些书,才知道这是练功夫的人常挂在嘴上的。

    渐渐的我也听人说,老外婆年轻的时候是个练家子,一直随老外公在苗疆的。后来老外公因为一件大事离奇过世,她老人家才带着几个孩子回来原籍。

    而大家说的会打的戏子,好吹的笛子,那是旧时的说法。

    因为在舞台上表演的人,包括唱大戏的、舞龙、舞狮的,他们为了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几乎是天天都要练习基本功,拉筋踢腿高上低下的,所以有的时候比练家子还厉害。

    我想大家就是介于这一点,对这苟家的五兄弟有些忌惮,不过看他们的样子有些嚣张。

    他们不但对一些少女和女子带着审视,而且窃窃私语显然让人感觉不好,可是他们好像没有感觉一般。因为他们身边还站着几个结实的青年,所以一些人都敢怒不敢言。

    听大人说,每次放电影的话,几乎都会发生一些冲突。因为年轻人大多数精力过剩,而在炫耀的年龄,都想展现一下自己,于是往往会为了一些口角而发生决斗。

    当然在这个年代里,还极少有人拔刀,最多就是拳脚相向的。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这已经是很恐怖的事情了。我从小看到打架就害怕,而且会手脚发软,所以一向都是离危险远远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