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泼冷水(第四更)-第2/2页





    清代试卷到康熙以后更为严格,要求行行整齐,字字匀称,横平竖直,又光又圆,于是连手腕都挨着桌面了,形成了所谓馆阁体的书风。

    这固然属于科举仕禄范围的现象,但却是在野的文人、方行的僧道,由于种种关系的影响,也常无形中反映出那一时期的风气。

    “在这本书上,我就看到了馆阁体的痕迹。”郝老头说道。

    嗯!这回才像话一点嘛!总算说一些有用的东西。

    “然后,我们从这些内容上看,不同时代的人,说话、对人的称呼、语气词等的使用,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陆机的句法语气,在明朝人的句法中是不会有的。再就书札行款格式来说,自晋唐至明清也有很大的变化,连称呼都不相同。

    清人书画题款惯用的某某仁兄雅属,明人是不会这样写的。不同时代的字,笔画也不同。

    “从内容里面,我看到清朝的称呼风潮。”

    这老小子同样做得很绝,一说就把所有东西都说完,让后面的人吃土去。

    他接着说道:“最后,我们就从纸本身去研究。”

    纸的质料是判断书画年代的又一标准。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

    它的特点是纤维较粗,所以也难以作得精细,它无光、无毛、纤维束成圆形,有时见木素。隋、唐、五代书画大都用麻纸。

    隋、唐之间,开始看到有用树皮造的纸,大都用楮或檀树皮,它们的特点是纤维较细,同时又随着手工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精细的佳作。此种质料亦发暗无光,仅比麻纸稍亮一些,纤维束成扁片形,微有纸毛。

    “北宋一开始,在书法墨迹中就出现大量的树皮造纸。以后,树皮纸产于全国。竹料的造纸用于书画始于北宋。竹料坚硬,最难制浆,前人无法处理它,所以不采用。”

    这老家伙,说得还头头是道,就连自己都被自己折服的样子。

    赵天明很不适宜地问一句:“那么,郝老前辈,你认为这是谁的作品?”

    得!这盆冷水泼得,郝老头猝不及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