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开始暴兵吧(一)-第2/2页





    “太守说的,都是实情。可是我涪陵郡虽然已经大治,但毕竟基础太差,积累的时间太短。即便伪魏倾巢而来,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令伯说的有理。但是……”关彝站起身来用力的挥了挥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大汉,不管别人是怎么想,我是一定会为之奉献一切的。”

    “我等亦当追随太守(兄长),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彝得幸结识诸位。”关彝对着大家拱了拱手,然后说道:“本官在CD时,也对陛下说了刚才的话。得蒙陛下信任,允许本官在涪陵郡组建、训练一支三千人的新军……”

    “兄长,此话当真?”

    这当然是真的,在这个事情上关彝可不敢开玩笑。新建军队这种事情,没有皇帝的首肯他胆子再大都不敢做。不然还没等到庞会来杀他,蜀汉朝廷都要把他关家满门抄斩了。这是那天晚上刘禅同意入股复兴盐业后关彝抛出来的后续条件。虽说刘禅心里有一定的不满和疑虑,但在“司马家想篡位就必定要全力伐我”这个不容置疑的假设下,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诸位,现在涪陵郡的产业已经步入了正轨,商路已经全部打通,觊觎我们的小人也会暂时消停一段时间。所以接下来这几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生产,积蓄钱粮,训练队伍。为即将来临的大战做好准备!”

    “我等谨候太守命令!”

    景耀二年的六月,涪陵郡开始了悄然而又剧烈的变化。

    首先是产业的重新布局。

    油桐的生产线全部南移到汉复县,农业生产的重心转移到了涪陵郡下属五个县里,相对地势最为平缓的丹兴县。关彝拿出足够的钱粮刺激,吸引郡内的汉民、毕兹卡迁移到丹兴县开垦荒地。

    丹兴县就是后世的重庆市黔江区。在这个时代,由于交通不便,远离蜀汉统治中心,境内密布大量毕兹卡蛮寨而且比邻东吴的武陵郡等诸多原因,一直没能得到有效开发。属于鸡肋一般的存在。

    但在后世,这里因为地处武陵山脉中难得的盆地平原,一直有“小CD”之称。在21世纪,这个地方的粮食种植面积最高的时候超过了100万亩。

    关彝本来也没准备开发丹兴县:交通太不方便了,要把丹兴县里的粮食搬运出来,光是沿途损耗就不少——他开始瞄准的是巴西郡。但由于巴西郡没能拿到手,他也只有咬牙往丹兴县里砸钱。他的目标是:景耀二年移民五千人,开垦荒地十万亩。景耀三年再移民一万人,再开垦荒地二十万亩……如此到了景耀五年,涪陵郡的田税将可以达到五十万石。算去搬运损耗后也能完全实现粮食自给。

    之后是投入资金,在汉平县设立陶瓷作坊。汉平县的土壤并不是生产瓷器的好土,一般的瓷器肯定销售不出去。关彝是要生产骨瓷——现在复兴社的生猪越来越多,骨头也要给我充分利用起来。这将是复兴社新的利润增长点。

    接下来就是扩大产能,提升商品利润率。

    以生猪生产为核心的轻工业产业链,继续集中在涪陵县——这里有乌江,物流方便。

    关彝再找糜家商会借贷了大量钱粮,以更为优厚的条件吸引武陵山脉里的毕兹卡、孟兹黑、廪卡、南客部落下山,进入复兴社的工厂做工。关彝对孙刚提出的要求是,从景耀二年起,涪陵郡的生猪出栏量每年都要翻一翻。香皂的种类要多样化,牙刷的材质要高端化,果酒的包装要精美化……

    安排好了郡里的庶务和复兴社的生产后,关彝带着复兴学堂的一千二百个学生,来到了涪陵县和汉平县之间的一座大山深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