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六章 横扫如卷席(一)(为书友履诚加更)-第2/2页



    当今天下,汉吴并存。这样的局面并不会持续太久。这是全天下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的事情。

    季汉现在的国力,大约是东吴的六到七倍。之所以现在不动手,是因为家里的事情实在太多。待得腾出手来,那就是犁庭扫穴一般的全面进攻。这一点,孙皓也看得很清楚。

    因此,若是不想祖辈辛苦建立起来的基业就这么断送在自己手里,作为东吴的皇帝。孙皓必须要有所作为。

    如何作为?只能是学诸葛亮,以攻代守了。

    现在,汉吴两国的边境总体稳定。但是对于吴国来说,当年被王颀利用交州叛乱割裂出去的南交州三郡,真的犹如芒刺在背:那里远离建业、江陵等核心城市。东吴中央的辐射能力本来就很弱。若是不先把南交州收来,将来汉吴在长江一线决战,吴国的主力全部投放在北线。而南方却突然出来一支奇兵,那可真够东吴受的。

    再说了,由于东吴掌控了东南沿海的绝大部分区域,导致现在季汉的海贸极度依赖南交州三郡。一旦这三郡得而复失。那么季汉的海贸就彻底完了蛋。

    关东的世家这两年被季汉政府搞得有点惨,但是孙皓一直期待的季汉全国大叛乱却始终没有到来。究其原因,除了季汉本身根基打得牢实,军队掌控有力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关彝给这些关东世家指出了工商这条路,让世家有了新的生发门道。

    所以,孙皓的想法就是:朕趁着你的主要精力在北方,先把你的南交州拿下来。在彻底消除大吴的后患之外,还能逼得失去了大量土地和人口的世家变得无路可走。到时候,朕却可以通过更为便捷的海贸与关东世家建立联系

    有了这个想法,当然就要付诸于实践。自登基以来,孙皓主持的多次军事行动都吃瘪了,再加上如丁奉、施绩、陆抗等良将先后亡故。所以这一次,孙皓难得的极为谨慎和耐心。

    他和东吴交州刺史陶璜紧密配合,以多批次的,每次极少量的转移部队到北交州。这样的行动是如此的隐秘,便是连坐镇淮南的钟会都不知晓。再加上吕雅的司闻曹这些年来一直忙着协助军方镇压、控制关东世家。对东吴投放的力量偏少。所以,这一次突袭,居然成功了!

    说实在的,以前季汉还是蜀汉的时候就从来瞧不起东吴。在灭了晋国之后,全国上下更是没有把东吴当事。因此,东吴的这一次突袭,居然一下子攻下了雉鸡关,打开了南交州的北大门!

    “陛下,现在看来,由于雉鸡关的失守,南交州的局面已经很难维持。臣提议,直接颁旨给交州刺史,若事不可为,可以舍弃南交州三郡,退往南中。”

    关彝说这话的原因,一方面是南交州现在距离长安实在太远,朝廷的救援已经显得缓不济急。在失去了雉鸡关这道最大的屏障后,光靠南交州三郡的狭小空间,无法和吴军抗衡。另一方面则是,在历史本位面,蜀汉灭亡后,南交州也曾短暂的脱离东吴归属西晋。但是到底距离中原太远,在孙皓调集主力攻打后。南交州还是被东吴拿下了。

    如果光是这样还不要紧,关键是历史本位面上的南交州守将毛炅和杨稷,最后死得都很惨。关彝可不想自己的三叔也遭到不测。

    “大司马的意见,朕同意了。只是南交州三郡是我大汉现在唯一的出海口。若是这三郡丢了,那我们的海贸?”

    “陛下,臣一直都想再等个一两年,国内局势彻底稳定之后再行伐吴。不过既然东吴自己找死,那就不必再考虑其他了。陛下,臣请起四十万大军,一举灭亡东吴!”

    履诚友好像是第一个对本进行打赏的友呢,后来我们也建立了很不错的私交。感谢您一年多来对本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