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可怜的娃-第2/3页





        原本他还十分不乐意,如今见苏轶昭这般听话,倒也没有为难她。

        “李玉良,你且将这笼子暂放于此处。”

        秦夫子让不情不愿的李玉良将笼子放在了前面办公桌前,随后立刻喊来书院内的书童替苏轶昭搬一套桌椅过来。

        就这样,苏轶昭坐在了第三排。

        这间书舍中,苏轶昭的年纪是最大的,但进学的时间却是最短的,逢人便要喊师兄。

        “之前曾读过什么书?”

        秦夫子在转了一圈,检查了大家的大字以后,这才来到苏轶昭的桌前询问道。

        “只读了启蒙书籍,练了些大字!昨日知晓要来秦夫子这里,学生便练了三张,只等夫子检验!”

        苏轶昭从书袋中拿出昨晚练的大字,铺在桌上。

        秦夫子捡起其中一张,打眼这么一瞧,不禁点了点头。

        “笔力险劲,不过中锋运笔却稍显薄弱。你执着于笔锋紧随笔腹,却是蚕头燕尾,难免虚浮。藏锋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偏重一方,否则不得中道。”

        苏轶昭闻言有些感悟,道:“学生聆听教诲!日后定会多加练习!”

        其实秦夫子说的与李授之一般,之前她记住了李授之说的中锋运笔,但一直刻意迎合,难免顾此失彼。

        看来李授之说的不错,中锋运笔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不过苏轶昭目前才九岁,能有这般实属不易,也算是有天赋了。

        想起刚才那一篇篇缺胳膊少腿的大字,秦夫子更觉难得,于是便对苏轶昭高看了几分。

        原以为李授之只管教导棋艺,没想到也是用了心的。

        “这三本都通读过了?可知释义?”秦夫子指了指桌上的三本启蒙书道。

        “老师之前已经教导过,学生愚笨,如遇不明之处,还请夫子解惑。”

        秦夫子闻言随意拿起了桌上的《千字文》,随手翻到一处,问道:“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这句,释义为何?”

        苏轶昭不假思索地道:“回夫子,其释义为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秦夫子点了点头,随后又在书中找了几处,苏轶昭都对答如流。

        最后又让苏轶昭背诵了其他两本,苏轶昭自然不怵。

        原本就已经滚瓜烂熟了,哪里还难得倒她?

        秦夫子眼神有些怪异,“老夫看你已经将这三本都背得滚瓜烂熟,可入玄字班了,为何要来这黄字班?这不是耽误工夫吗?”

        这里都是小儿,连字儿都写不全,每天还在背诵《百家姓》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