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2/2页





    王佶以为众人确实想要立王宗衍为太子,不得已答应了他们,不过还是对大家问到:“王衍年幼懦弱,能够胜任他的职务吗?”

    不过最后还是立王元衍为太子。受册完毕,潘沆以朝廷没有什么事情,声称有病,请求告老辞官,王佶不准许;潘沆流着眼泪坚决请求,才答应了他。国家有了大的疑难事情,常派遣使者到他家里请教。

    一场宫廷喋血,蜀国换了太子,太子是国之储君,轻易换不得,但是这一次王佶换了太子,只是内心颇多伤感,几天之间,仿佛老了十岁,再也灭了当年那样的精力。

    可是王元衍毕竟是小儿子,许多皇子不会服气,其实已经酝酿了更多的宫廷喋血,其中一个一直不显山不漏水的皇子,宁王王元仁,他是王佶几个亲儿子里面最默默无闻的。

    王元仁的母亲出身贫微,被宋武帝王佶收她为妾,到给刘裕生了王元仁,时年她已近四十岁了。王佶对她们母子毫无感情,后来,王元仁的母亲因为犯了一些小错,刘裕谴责,郁闷而死,终年四十二岁。

    王佶即位为皇帝后追赠王元仁为婕妤。王元仁最终被封为宁王,只是比起其他王,宁王是最可怜的,封王的时间晚,府邸也简陋,府中也没多少仆人,比起普通富户都可能不如。

    但是王元仁从小刻苦读书,只是在众兄弟面前,因为不受宠,他也表现的十分平庸,封王建府之后,也只是在府中深居简出,与朝中群臣也没什么交往,但是他却有着当皇帝的野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