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19%与61%!-第2/3页





    截止到2002年年底,国内的银幕数量,已经突破一万块,根据国家电影行业协会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官方数据,是10126块。

    当然,即便是官方的数据也要承认,在这一万多块银幕之,其仍保留着大概将近四千块银幕,是低端的、急需改造的,也即观影体验非常差的老旧式单银幕影厅,有很多甚至是以前的老式戏院改装而来的。

    这样的电影院,绝大多数都根本不跟着市场大潮去走。往往都是外面的电影院在放什么,他们等最热的那几天刚一过,去偷偷租个拷贝拿回去,白天不敢放,怕相关执法部门查出来,晚偷偷的放。然后,等到各大一线城市的观影热潮过了,他们再去正式的拿拷贝开始放映——那可想而知,这些院线的售票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完全的公开透明的!

    所以在很多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那里,都把这高达四千块银幕数,占到了全国银幕数高达40%的市场,当成鸡肋——市场很大,但你是赚不到钱!

    也因此呢,真正被各大电影公司内部公认的,是整个市场的一部分的银幕数,其实全国范围内只有大概六千块左右——这个数量,之九七九八年市场断崖式雪崩之前,已经是增长了很多了,主要是很多的老旧电影院没撑过去当时市场几近崩溃那一场,要么被收购了,要么主动改造过了。

    当然,这个数量跟美国,以及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还是不太好的,在2002年年底,整个北美区的银幕数,以及高达三万多块!而且人家那边的银幕,大多都是规范化的、数据统一的。

    然后,在这六千块银幕之,《红高粱》一开画拿到了1358块银幕,如果按照最新的概念,排片来计算的话,大约占到19%的排片。

    全国各大型城市全部铺过去,还是没问题的,但再小的地方,很难了。

    而且,作为一部艺电影来说,《红高粱》这已经算是特例了!

    放眼整个国电影圈,拍出一部艺电影来,能拿到这个特例的,说白了,也那个三五个人而已——李谦主演,大银幕首秀,而且据说角色还很有看点,再加柏林电影节那吓死人的四座奖杯,这才使得《红高粱》拿到了艺类电影基本可以说是最高级别的待遇。

    整个三月十三日,1358块画布,19%左右的排片,最终的实际放映数据,是一共放映了6569场。

    明湖化宣传部自身的调查人员,和特意雇佣的调查公司的调查人员,都是在当天撒下去了,大型城市的大型电影心,和小型城市的普通电影院,乃至是小地方的单厅影院,只要是在当天会卖票放映《红高粱》的放映厅,明湖化这边都尽量取样,调查观众的反应和实际的座率情况——这是尊重市场的必须!也是下一步做宣传必要的调查工作。

    互联时代了,什么都快,什么都方便。

    当天的最后一场放映结束之后不过半个多小时,各种消息已经汇总来,并很快传到了发行方明湖化那边。

    6569场的放映,总观影人次611054,场均93人次,平均座率74.3%,第一天的全国票房,1295万!

    占当日全国可统计总票房的61%!

    消息传来,已经深夜了还在值班的明湖化内部,一片欢腾!

    不要说今天只是周二,这个1295万单日票房的数据,结合场均人次、座率来看,算是放到周六周日去,都绝对可以算是好成绩了!

    而拿到现在来,结果是以19%的排片,拿到了61%的票房!

    第二天,因为《红高粱》自身的超级热度在那里,再加有李谦和柏林电影节获奖等种种因素,所以各大媒体除了第一时间推出自己的影评之外,也是第一时间报道了从电影协会拿到的官方票房数据!

    于是,全国惊叹!

    影评这一块儿,平面媒体或有各种说法的出入,但总体好评,有些甚至各种极致的称赞,而在络,则出现明显的褒贬不一!

    很多第一天去看了电影的影迷最主要的吐槽点在于——这部电影不够刺激!觉得没《我的野蛮女友》和《黄飞鸿》那样的片子好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