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剑仙》之行-第2/3页





    一部《剑仙》,从去年开始构思、筹备、集资,今年春天开机,中间拍了改、改了拍,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已经拍了大半年,取景地多达三十多地,无数的演员,还都是名牌大角儿,来了又去,去了再来,随时应承他的召唤,哪怕有不少人其实角色戏份有限,也都乐意过来露个脸。

    到现在,这部戏终于是快要杀青了。

    当初签订的合约里,李谦要扮演的角色,拍摄时间是三天,定位是客串,片酬只象征性地要了三万块钱。

    当然,这点钱只是交情而已,明湖文化在这部戏里虽然没有一分钱投资,但真正的大头在特效上。到现在为止,这部片子还没拍完,各种先期的制作,都已经砸进去大几百万了,等到拍完了,一边剪辑一边制作特效,到那个时候,没有个三五千万是下不来的——整部戏的投资,至少有一半是用在特效上的,要不然,当下这个年头的国内电影拍摄,就算是再烧钱的大片,也花不了八千万!

    所以,这三天的客串,就全当买一赠一的添头了。

    更何况,刘承章给李谦的戏份,要求无比简单。

    简而言之就一条:耍酷、扮帅即可!

    在电影圈来讲,李谦是个新丁、后进,不管作为演员,还是作为导演,都是如此,但他在整个娱乐圈的咖位却是极高,廖辽作为全球天后,咖位已经足以跟刘承章这样的大腕不相上下,李谦就算不比刘承章高,但至少也不会落了下风。

    三天的戏份,两天拍完了,临走之前还跟刘承章喝了点酒,聊到了半夜,李谦作为演员的第二次客串之旅,也就算是结束。

    其实这一趟过来,他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个可以让他在《剑仙》里露脸的角色,不是那点儿片酬,也不是跟刘承章套什么近乎,更重要的是,他跟刘承章的美指方柏锦,认真地交流了不少东西。

    国内三大美指,卫夫之成名最早,是秦渭的铁杆搭档,他跟秦渭的组合,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名声在外,在国际影坛,也是名声显赫的存在。赵修齐原本是个油画家,名声不显,后来给杜维运做美术指导,一举成名。

    在前些年,卫夫之和赵修齐,并称电影美术界的两尊大神。

    前者深刻、犀利而又质朴,极大地助益了秦渭的现实主义风格,一部《红灯区》,截止到目前,仍是没有谁能够超越的神作。

    而后者流畅、大气,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苍茫之感,兼且从油画中借鉴了很多的思路,把杜维运那无比独特的历史武侠情怀,给推向了巅峰。

    三大美指之中,方柏锦成名最晚。

    他原来是个高中美术教师,也发表过几篇小说,后来因缘际会,跟刘承章搭上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只要是刘承章的电影,美指必然是他。

    刘承章的电影,本来就是最典型的南派风格,细腻,婉约,浅浅淡淡的如同一幅传统水墨画,一切的情感、冲突、波动,都是那样的含蓄而可控,后来有了方柏锦的加盟,顿时就帮助他在这种原有的镜像风格上更上一层楼。

    实话说,别看《剑客与和尚》大卖,至今仍是国产电影票房榜的榜首,但在李谦看来,两人合作的巅峰,应该是96年的《聂隐娘》。

    当然,那部电影成本两千万,票房三千五百万,虽然据说后期的录像带卖的不错,但估计也就只够回本而已。

    而且其中很多的东方气质和情怀,不为西方人所理解,虽然在国内获得了一致的赞誉,却没能从欧洲拿回任何的荣誉,使得那部电影没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它该得的地位,基本上算是票房与荣誉,都没能达到预期。

    然而,李谦到现在都还记得,96年的春夏之交,当自己和曹霑、郁伯俊的三人组,连续三次刷票进场看《聂隐娘》时,刘承章和方柏锦所带给自己的震撼。

    毫无疑问,他们是最顶级的电影人。

    跟他彻夜喝酒闲聊,李谦自觉收获极大,而方柏锦也好像是一下子又重新认识了那个此前只作为“教主”而出现在他眼前的李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