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它要是不火,还有天理吗?-第2/4页





    也因此,今年的暑期档到目前为止,呈现出一个叫国内电影人们分外脸红的状况——你说电影市场不行了吧,《泰坦尼克号》开场就爆满,直到现在上映快一个月了,在很多地方还仍有高达四成、周末甚至可以达到七成八成的上座率,而偏偏,同时上映的国产片,也不乏大导演和“大制作”,但总是面临上座率极低的情况,赶得巧了在工作日去看,甚至可能遇见一个人包场的状况!

    对于此前一致唱衰国内影市的电影人来说,这简直是一记无比响亮的耳光!

    当然,哪怕是把成绩异常亮眼的《泰坦尼克号》也算进来,今年的暑期档仍是表现不佳,比照去年惨跌之后的数据,今年或许不至于再大幅度下跌了,但那只是因为本身就已经到了谷底了,而且还有一部大红大紫的《泰坦尼克号》来托底救市。

    总的来看,今年的国内电影市场,甚至比去年还有不如。

    最近曹霑去参加了几次小规模的电影沙龙,其实就是一帮老朋友坐一块儿喝着酒聊电影,而根据他反馈回来的信息,国内似乎有相当多的电影人,在这样惨烈的失败面前,终于开始静下心来反思一些事情了——比如李谦刚穿越过来那时候就看到的曹霑写的那篇有关于国内电影的硬件升级的文章,在最近的一些电影圈内人组织的小规模沙龙上,就开始被人拿了出来。

    而且据曹霑讲,有那么一次,国内一家大制片公司的一位副总,还特意提到了特效的问题。

    这些情况反馈回来,真的,李谦心里特别高兴。

    当然,国内做特效做的够水准的公司,也并不是真的就一家都没有,比如说国内的著名导演刘承章,就自己斥巨资开了一家特效工作室,当时才94年,他那家工作室就开张了,当时他投入了几乎是全部的身家,据说足足一千三百多万。可结果呢,最高水准的那种,他做不出来,需要那个水准的,连他自己的片子,都还是要跑去美国做,而低水准的,他要价又太贵——电视剧的画面嘛,我要求没那么精细,你就帮我抹掉那些绳子就ok了!

    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结果就是,他那家工作室打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都面临开工不足的情况。在李谦看来,这种情况就是最典型的只有野心,而没有充足的市场来让他释放产能。

    开工不足,那就要么裁员,要么降薪。总之,留不住人。

    而留不住人,会导致你更没办法接高水准的活儿。而且,开工不足还会导致你的技术没办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克难关的情况下逐步提升。

    而且更致命的是,他自己拍电影的产量本来就很有限,所以连他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室都没信心,偏偏工作室开了之后,他的野心还越来越大,两年之后,就又开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最后导致跟公司闹翻,直接导致他的特效工作室失去了一个大主顾。

    所以,一直到现在,那间工作室一直都是在惨淡运营中。据说只在96年,那时候刘承章的片子大卖,春风得意,就掏了一笔钱给特效工作室更新了一部分设备,然后,98年他的电影惨遭滑铁卢,工作室就更是只能半死不活地撑着了。

    此前业界就已经屡屡有传言,说他那家工作室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

    当然,在影市崩盘,引来国内的电影人、掌权者和制片公司们开始反省的现在,说不得的是,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的特效工作室,他那家工作室,又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了起来,据说有不少制片公司都对他那家工作室很感兴趣。

    想来,如果他想趁机脱手,就算赔点儿,也赔不了太多,应该是个不错的时机了。

    而对于李谦来说,他那家工作室的失败经历,所带给李谦的,是很重要的一个警醒——既然开了,也清楚地明白特效这个东西在以后的电影和电视剧市场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当下,不但要继续办,而且要争取越办越好!

    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这家工作室始终都有活儿可做!

    而即便是暂时不太能接的到外面的活儿,那么就把自己的活儿要求的更高一些,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克难关的情况下,不断地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