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此山渐青(上)-第2/3页





    当然,最后李谦谢绝了在编剧上的署名,虽然他提供了不少建议,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决定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和大思路,但这个本子,毫无疑问是曹霑的作品,主题是有点黑色幽默不佳,但你仔细看,那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曹霑的那股子的文青味道!

    李谦管这叫“不文青不舒服斯基”!

    十一月下旬,剧本定稿,郁伯俊忙着捣鼓演员和摄制组去了,李谦则在曹霑的带领下,正儿八经的买了几样拜师礼,来到了王怀宇的家里。

    虽然并不会弄那些一本正经的拜师仪式,甚至李谦连个“老师”都不会喊,但大家都是心智成熟的老江湖了,彼此之间的那点心意,都是一点就透。

    于是,李谦开始每周都把整个周六空出来,去跟着王怀宇学吹唢呐,而虽然他并不会把老师这俩字挂在嘴上,两人之间仍是以朋友相交,但细微之处,李谦仍坚持以师礼待之。

    而随后,就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十一月三十日,何润卿的最新单曲《半壶纱》上市了。

    早在这张单曲正式发行之前一周,李谦就已经通过曹霑的转手,收到了这张单曲的d和磁带各自好多盒,也认真的听过了。

    实话说,对于这首歌的原唱,李谦还是比较赞赏的,风轻云淡之间把这首歌的主旨表达得完整而充分,用一种比较优美的方式描述了俗世红尘之中的一段爱恋,虽然微微带点悲,但却有着一抹说不出道不明的带着禅意的淡然……反而很美。

    而很显然的,站在当下的这个时空国内歌坛最巅峰位置的甜歌皇后何润卿的唱功、她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足以秒杀原唱。

    当初给这首歌的时候,李谦是附上了自己重新做的编曲的,当然,主题风格跟原作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甚至也还是主要采用了那几样古典乐器,只不过他的编曲不再那么重点突出“淡然”这两个字,也即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首歌的“禅意”,而是尽力把它编得更贴合流行一些虽然对方邀歌的方式会让人心里有那么一点不太愉快。但歌给出去了,署名就是自己的,是自己的作品,李谦当然还是希望它能取得更好一点的成绩。

    而何润卿在拿到这首歌之后,显然对编曲也是很满意的。最后上市的版本,几乎完全就是李谦为她做的那一版编曲,其中几乎没有丝毫的改动。

    于是,在这个更贴近流行、削弱了“禅意”的新版编曲之下,何润卿发挥得极为从容,她那本就甜糯而清冽的嗓音中,透着一抹小儿女的俏皮,愣是把清淡的小令作品给唱得韵味十足,在李谦的主观感受来说,就凭这首歌。十个男人里至少也能听酥七八个!

    没错,就是酥!

    何润卿的嗓子、唱功、风情,配上这首很中国风、很禅意的作品,再加上李谦那刻意偏流行风一点的新式编曲,最终呈现出来的这首作品,当你的去听的时候,真的纯粹就是一种享受!它能听得你浑身发酥,直恨不得一遍遍反复的重播,然后整个人陷进沙发里,懒洋洋的一动都不想动。只是在心里想起那些美好的、美妙的淡然情愫。

    对何润卿的唱功,李谦给十二个赞!

    也因此,对于这首歌上市之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李谦很是关注。

    其实通过来到这个时空后这半年内的观察。包括他听得那些歌,包括最近收集到的很多唱片的销售数据,包括对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等的媒体的了解,甚至还包括通过郁伯俊得到的很多对电影方面数据的了解,对于目前这个时空国内的娱乐市场,李谦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

    单纯就音乐市场、唱片市场而言。自七十年代中期国内开始放开对这个市场的管制之后,国内已经先后经历过好几波声势比较大的市场爆发了,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过去的这些年,不管是摇滚、乡谣,还是民歌的爆发,总是呈现一波又一波的态势。

    这其中,当然有一个小的音乐门类在爆发出来之前总是需要一定积淀的缘故,毕竟做当代音乐,对于国内来说,每走一步,都是在进行探索,没有大量音乐人的努力探索和积淀,当然不可能出现什么辉煌。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李谦认为其中却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而且也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总体经济实力的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