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风将起-第2/3页





    但是,她决然想不到的是,居然只是短短几天过去,李谦居然打电话告诉自己,编曲他已经做完了——在廖辽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据她所知,李谦只有一把吉他,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他没有编曲人最看重的素材库,她甚至没有钢琴,而且……他是连个键盘都没有的!

    于是,在接到李谦的电话之后,她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那里有素材库?还是你跑到哪个工作室去借器材做的?”

    然而李谦的回答是:“呃……都没有,我脑补的!”

    廖辽无语。

    当然,不必说长远的,哪怕是十几年前,也没有素材库这一说,国内有素材库,还是十几年前东盛唱片率先从日本引进的,然后才在国内音乐圈流行开来,所以,既然没有素材库之前的音乐人照样编曲,那么显而易见,没有素材库,自然是可以完成编曲的。

    但是连钢琴和键盘都没有,纯粹只靠一把吉他外加脑海中对乐器和节奏的印象和感觉来编曲……这可就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少说也得是在编曲这个行当做了一二十年的著名编曲人,有了这份才力,而且还必须本身对这首歌极为的熟谂,才有可能做得出来!

    对歌曲的熟谂,李谦当然没问题,那几首歌本来就是他写的!要说才力、才华、天赋,从他的作品来看,廖辽尽管忍不住要质疑,但也并不是完全不相信他没有这份能力,只是……要说编曲的经验,廖辽可就真的没法对他有什么信心了。

    很显然,他的年龄放在那里,只有十七岁!

    所以,接完了电话,尽管廖辽告诉李谦一个传真号码让他直接给自己传真过来,但其实内心还是多少有些失望的:她拿出那么高的价钱来买李谦的歌,固然是有着提前交好这位音乐才子的心思,但最看重的,毫无疑问还是李谦这个原作者的编曲。但是很显然,一个十七岁的、应该是毫无经验的编曲者,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五首歌的编曲……哪怕那本来就是他自己写的歌,哪怕他对自己的歌肯定熟悉之极,但也很难让人对这样的编曲抱有什么信心!

    所以,十有八九,他只是简单编了一下了事!

    所谓编曲,本就是在人声部之外加以乐器、人声、自然声等各种和声,力求共同烘托出一首歌的意境、词义,并以此来打动听者。

    所以,它可以很繁复,当然也可以很简单。

    甚至最简单的伴奏,古人已经有扣碗而歌一说——拿根筷子往酒碗上按照节奏敲打着来为歌声伴奏,都可以算是编曲,那么你想想,编曲要多简单不行?

    对此,廖辽自然是失望不已。

    她没盼着李谦真能给自己做出什么多好、多经典的编曲来,毕竟编曲这件事,不同于写歌。写歌,需要的是才华、才情、激情、灵感,但编曲,固然也需要激情,也需要灵感、天赋、才华等等,但起步的基础却要求更高。

    一个好的编曲人,除了要做到对歌曲的深入了解、对内中蕴含感情的精准把握之外,他还需要对各种乐器、各种声部都无比的熟悉。如此一来,在编曲中才可以信手拈来!

    这一点,显然是十七岁的李谦所不可能具备的,所以,她对李谦的编曲最看重的,其实还是他对歌曲感情的拿捏——有了他的版本做底子,一来可以帮助廖辽更精准的去拿捏这首歌的感情,二来也可以极大方便自己这个后续接手者的工作。

    但是……很可惜。

    是的,她真的是觉得很可惜。

    不是可惜自己花的那么多的钱,而是可惜自己失去了一个最有参考意义的编曲版本。

    于是,当黄文娟守在公司的传真机前最终拿了一沓文件过来的时候,她就不免有些兴趣寥寥,接过来看时,也很是有些心不在焉。

    她看的第一份,是《执着》的编曲。

    这份编曲做的……果然很简单。

    甚至,它的前半部几乎是完全依靠吉他……虽然这样的编曲其实隐隐的契合了廖辽自己的感觉,那就是简单,清爽,单纯依靠歌者的声线来继续力量,以酝酿后半段的爆发。但或许是因为有了刚才的失望在前,廖辽看着这么简单的编曲,心里自然地就已经有了一些不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