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廖辽(上)-第2/3页





    廖辽回头看着她,显然也是有些心动。

    公司里现在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情况,黄文娟知道,她更知道。

    而且她也知道,继续这么拖下去显然不行,说不定哪天郑总一不高兴,直接把专辑立项给取消了,到时候可就真成了笑话了。

    于是,她示意黄文娟接着说。

    黄文娟收到鼓励信号,顿时信心大增,赶紧继续道:“等咱们这张专辑发售了,有已经制作好的那五首精品打底,销量怎么也差不到哪里去?到那个时候,等发行下一张专辑的时候,你就有了上一张的销量垫着了,就算是制作上三年,也没人敢说闲话不是?”

    这思路……显然是很有道理的。

    廖辽听得先是点了点头,但很快,她又忍不住摇了摇头。

    与此同时,那种焦躁的感觉再次出现在脸上。

    在休息室里来回走动几步,眼睛对上小助理那充满期待的目光,她突然说:“我就纳闷了,要找首好歌,怎么就那么难?”

    虽然只是个小助理,但毕竟混熟了,一旦话说开了,胆子也就能稍微大点儿。这个时候,黄文娟不由得就撇了撇嘴,“我说姐,咱都收了七十三首歌了,你是不知道公司里有多少人在眼馋呢,我上次还听见有人给杜总监吹风,说是咱们霸着那么多歌,又不用,还不如拿给其他歌手用!要不是有赵姐在前头挡着,我估计除了那五首,那些歌早就被抢光了……大家都要抢的,还不算精品?”

    廖辽摇摇头,说:“你不懂!”

    又走动两步,她说:“那些歌里头,好歌还是有的,可问题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所以,说好歌,有几首算,但说精品就……不行!”

    “棉棉老师那首《阴天》也不算精品?人家可是词曲界的大咖,据说为了争取拿到这首歌,连郑总都亲自出面了。公司里就数盯着这首歌的人最多!”

    廖辽摇摇头,“那首歌,太小女人,不适合我。这个你不懂,那首歌我早就跟赵姐说了我不要,赵姐是替别人留着呢,跟我无关!”

    黄文娟这下没招了。她知道,这可就牵涉到公司内部的人事和资源斗争了,实在不是她这个小助理能多嘴的。于是,她只好避而不谈,只是说:“可是现在,咱们实在是没有别的歌可选了呀!你刚才去找郑总,不也说没戏?”

    廖辽走回去坐下,无奈地说:“郑总说了,能找到的歌就是这些了,要是我还不满意,就让我自己出去邀歌去!”

    黄文娟闻言无语。

    让自己邀歌去……那不就等于放任自流不管你了呗!

    虽说才进入唱片公司给廖辽做助理才只有一年时间,可耳闻目濡的,对于音乐圈里的一些情况,黄文娟还是多少有了一些了解的。

    其实严格来说,这个圈子不大。

    圈里顶尖的制作人、词曲作者,都有固定的合作对象,那些制作人往往只给某几个甚至某一个人操刀制作专辑,而那些顶尖的词作者、曲作者一旦有了作品,也往往会优先给自己的老熟人看,只有老熟人确定风格不和不要了,才会拿到各大音乐公司、唱片公司之间流通,像此前郑总亲自出面要来的那首棉棉的《阴天》,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且据说,那些顶尖的制作人、固定搭档的词作者、曲作者,一旦达到了某个级别,就不单纯是拿保底的稿费、制作费了,他们甚至可以参与专辑的销售分红。

    所以,音乐圈的惯例就是,一个当红的歌手背后,往往会有一个强大的制作人和一个接近固定的词曲作者圈子。

    再所以,好东西就那么多,能流通出来的,太少了。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达到那个级别的词作者、曲作者就没有好作品了,也有。这个圈子里每年出现的最好的那一批作品之中,那些顶尖的词曲作者们顶多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会是一些普通作者偶尔灵感爆发所得,甚至还有新人作者的。

    但问题是,一来那些好作品不一定轮得到你来挑,等你知道、听到的时候,往往已经被人定下了、买走了,甚至有些都已经出成唱片了,二来么,就算歌曲一出炉就第一个投递到你们公司来了,选歌的人的眼光和境界,真就能第一时间把它挑出来么?这个圈子里,先是明珠蒙尘,后来才被人发掘出来的好作品,可并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