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命只是一组数字



    战争在原子弹这种傻瓜武器发明之前,敌我双方的较量,其实就是精气神的较量,双方比拼的是谁更加坚韧与持久。

    强军的标准,就是知必死而一往无前,陷死地而奋力求生。

    泽州攻防战,就是古代战争的一次极致体现。

    敌我双方在泽州城前,不计代价的攻守七日。

    第一日。

    双方损兵,三千六百余人,官军损失二千四百余人。

    第二日。

    战争的火焰持续升温,双方损兵,五千三百余人,官军损兵三千七百余人。

    第三日。

    焦灼的战争态势,并没有缓解。

    双方损兵,七千五百余人,官军损兵四千三百余人。

    第四日。

    疲惫的双方兵士,带着绝望的神情,投入到必死的绝地中。

    双方损兵一万三千二百余人,官军损兵六千五百余人。

    第五日。

    陷入麻木中的双方兵士,机械般的开始迎接新一轮的战斗。双方损兵六千四百余人,官军损兵三千三百余人。

    第六日。

    双方主帅,阵前动员,重整旗鼓之后,惨烈的攻城战继续打响。

    双方损兵八千七百余人,官军损兵五千一百余人。

    第七日。

    官军主帅颁令,第一登城者,封万户侯,奖万金。

    总攻的信号开启。

    接连持续十六个时辰的攻城战,在次日的落日余晖下,终于停歇下来。

    双方损兵高达三万六千九百余人,官军损兵达到惨烈的二万一千四百余人。

    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如若七日之内不能决出胜负,就会陷入漫长的对持阶段,这显然不符合官军的利益。但惨烈的攻城战并没有如预期般攻下。

    官军损兵已达半数以上,一支军队损兵超过三成就会溃败,损兵半数就需要重建,超过七成就可以宣布取消番号。

    这支来自京师禁军的精锐军队,已达解散的边缘。

    中军大帐之中,赵匡胤的神色冷若寒霜,军队虽然没有攻下泽州城,但他对这支军队并没有失望。自古以来的攻城战,能做到半数损兵比,就已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损三成没有溃败,仍然奋勇作战的军队,就已达强军的标准。

    “石将军,将士们的情绪如何?”赵匡胤淡淡的问道。

    “回禀陛下,将士们的情绪还算稳定,只是连日作战有些疲惫,体力消耗过甚,已难以支撑。我们作为攻城方,在这方面非常吃亏。”石守信回奏道。

    “攻城已过七日,效果不甚理想,持续下去,对我方非常不利,明日休兵整顿。”赵匡胤吩咐道。作为军人出身的赵匡胤对兵士们的心理非常熟悉,对作战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好大喜功、一味蛮干的事情,自然不会出自他的指挥之下。

    “没想到叛军实力如此强悍,军队休整之后。陛下,恐怕我军也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攻克泽州城。”石守信思虑片刻,还是出言启奏道。

    赵匡胤点头道:“石将军所言甚是,如若我们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拿下泽州,平息李筠叛乱,恐事有变故。扬州李重进图谋不轨在即,不知苗先生能否建功。”

    “陛下,扬州之事,恐怕泽州才是关键。”石守信出言道。

    “石将军所言不错,扬州之行,苗先生的安全难以保障,如若李重进举起叛乱的旗帜,我大宋国朝恐怕要处处烽烟四起。”赵匡胤沉声道。

    一处的叛乱并不可怕,忧心的是狼烟四起,处处冒烟。新生的大宋国朝就会成为五代以来最短命的王朝。后汉都有三年的国运,难道大宋只有三个月的国运,这无论如何都不能令赵匡胤接受。

    “陛下,为今之计,只能调守潘将军前来支援。”高怀德建言道。

    赵匡胤微微摇头道:“潘将军职责重大,我们不能拆墙补墙,如今国朝形势艰险,容不得个人利益优先。烦劳高将军火速前往管楼村,宣闻爵泽州觐见。”

    “陛下,您的意思是.........?”高怀德有些纳闷,一介黄口小儿如何能够左右泽州战场局势。

    “神雷!”赵匡胤语气悠悠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