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杀的条件



    就在许褚犹豫不决之时,却见曹操冲他摆了摆手。

    见到曹操此举,刘赫淡淡一笑,将地上的那柄大刀拔起,走到许褚面前,双手奉还。

    许褚迟疑了一下,还是双手将刀接了过来。

    刘赫回到曹操身边,指了指道路旁一条崎岖的小路,笑着说道:“咱们便走便说?”

    华容道一面是高山,另一面是险滩,而这条悠长的小路,竟然在高山与险滩之间,另辟蹊径。

    两人在半山腰缓缓而行,山脚下,是一路跟随的韩家军和忧心忡忡的许褚。

    一路无话,最终还是曹操率先开口,打破了僵局。

    “先生有什么话,大可明言,曹某兵败于此,败军之将,什么结果都能接受。”

    刘赫的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这场看谁能沉得住气的比试,看来是自己赢了。

    “这场仗打输了,恐怕你只能称王,无法称帝了。”刘赫平静的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坐在了小路旁的一块大石上,还对曹操做了个“请坐”的手势。

    曹操也没有推辞,大方的坐在刘赫的身边,“不瞒先生说,我曹操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要当皇帝。”

    刘赫笑道:“不想当皇帝?难道是为了天下苍生么?”

    曹操苦笑着摇了摇头,“这种大话,我不敢说,可我想先生应该能够理解,到了我这个份上,如果不想当皇帝,又不想庸庸碌碌,那多少也会想做点事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也好,是为了青史留名也罢,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总想试着去改变点什么。”

    刘赫有些意外,这位被后世称作乱世枭雄的男人,说话竟如此坦诚,甚至透着几分实在。

    “你想改变什么?”刘赫问道。

    曹操望着远处,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站在那座许昌城的城头,一眼望去,一片繁华。我经常在想,这到底是汉家王朝的希望呢,还是最后的垂死挣扎。直到有一天,正巧一队迎亲的队伍锣鼓喧天的从城头下经过,我看了许久,发现那些百姓的脸上,无一不是发自内心的笑容。那一刻,我才明白,这天下不是他汉家的,更不是我曹孟德的,而是这些百姓的。先生可知,自从黄巾之乱后,天下的户数减少了多少?”

    具体的数字刘赫不得而知,但他知道,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减少的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更是低到了不到三十岁的可怕地步。

    而位极人臣的曹操,身处许昌城,更是对天下户籍的情况了如指掌,面对曹操的提问,刘赫试着猜测道:“减少了一半?”

    曹操摇了摇头,轻声道:“十剩其三。”

    刘赫皱了皱眉,“即使是这样,这仗你还要打么?”

    曹操叹了口气,“正因为如此,这仗才必须要打。先生可记得董卓入京?董卓之后,又有李傕郭汜,这些人把持朝政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使得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四起。汉室王朝,受累于宦官与外戚的权力之争,已是几乎失去了皇室的威严,再加上董卓这帮人这么一闹,如今剩下的,只有血脉正统这一项了。世人都说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笑啊,这天下谁还会听那个汉家天子的话呢?如果真是那样,我今日何尝会有这一败?”

    曹操站起身,走到小路边上,背手而立,“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借着汉家最后的这一点气运,将各路诸侯平定,哪怕是要付出一点代价,也必须要这么做。如果放任不管,一旦进入拉锯局面,那么这个国家的国力,都将会被消耗殆尽,到那时候,受苦的仍是百姓。”

    曹操猛地转过身,激动道:“请问先生,这个仗,是不是该打?”

    刘赫沉默许久,突然放声大笑,“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人把不该做的事说得如此的冠冕堂皇。

    曹操疑惑道:“先生这是何意?”

    刘赫站起身,走到曹操身边,与其并肩而立,“如果这场仗你打赢了,你当然有资格讲这种话,可现在,你输了,而且还是在兵力十倍于对方的情况下。你麾下战死的士卒,少说也有十万以上,这些人在你眼里,难道就不是百姓么?难道从了军,拿了你那一点少得可怜的军饷,他们就该死在你那条野心勃勃的不归路上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