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家大业大的烦恼



    刘赫想在中原之地,也就是荆州以北附近的地方,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战场。

    三方势力,每三年在这里举行一场会战。

    会战的结果,将决定所有地盘的划分。

    会战所争夺的目标,就是刘赫所带来的这一百零八颗玉石,谁拿到了玉石,上面刻着的那块地方就归谁所有。

    每次会战,各方可以自行考虑,用手中多少的玉石来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

    拿出的玉石越多,可以投入其中的兵力也就越多,每增加一颗玉石,就可以多一位上将和一百名士卒参战。

    表面上看,多拿出玉石这种行为风险很大,因为投入的玉石越多,就意味着一旦失手,损失就越大。

    但凡事各有利弊,投入玉石较多的一方,可以在人数上取得优势。

    举例来说,如果曹操决定拿出三十颗玉石,他就可以让三十名上将和三千士卒参战。

    而如果孙刘两家只各拿出十颗玉石的话,即使两家联手,也不过只有二十名上将和两千名士卒参战,依然处于劣势。

    每场战役,以三天的时间为限,三天之后,三方同时停战,撤出战场,按照手中的玉石来决定地盘的归属。

    当然,三方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将手中的玉石互换,玉石在谁的手里,那块地盘就归谁所有,另外一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在仔细聆听完了刘赫所说的内容之后,曹操终于可以确定,他刚刚并没有听错。

    他略一思量,沉声道:“照你的说法,一颗玉石只能投入一百兵力,所有一百零八颗玉石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一万零八百人。想我麾下雄兵数十万,却只能派几千人上阵,先生的想法,是否有些欠妥呢?”

    刘赫笑了笑,似乎早已料到曹操会这么说。

    他站起身来,走到栏杆边上,望着远处的许昌城,“曹公一定认为,这个人数上的限制,对你来说很不公平。确实,曹公的实力,远在我两家之上,仅一个豫州屯扎的兵力,就几乎和我们蜀地不相上下,就连许昌城里的禁卫军,也有十万之众。”

    曹操闻言不住的点头,倒是对刘赫的这番见识很是认同,“天机先生说的没错,我曹某之所以能抵挡住你们两家的联手,正是靠着这点家底,眼下你让我主动放弃自己的优势,就如同让我自断一臂,恐怕曹某恕难从命。”

    “可你的这点家底,还能维持多久呢?”刘赫头也不回的说道。

    曹操愣了一下,默而不语。

    刘赫的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曹操最不愿提起的软肋。

    家大业大,挑费自然也大。

    曹操麾下几十万兵力,确实不是虚言,但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消耗的粮饷也是惊人的。

    曹操雄踞北方,就地盘来说,即便是孙刘两家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是和他打了个平手而已。

    但地盘虽大,在人口方面,曹操的北方,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优势。

    原本汉朝的人口,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但由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于连年战乱,北方更是战事频发,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口骤减。

    在这种局面下,就出现了一个让曹操极为头痛的问题。

    想要守住这么一大片地盘,就需要大量的兵力,而兵力越多,需要的粮食草料也就越多。

    随着粮食草料的需求量增大,就需要大量专门务农的农户。

    而农户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百姓中来,但是人都在战乱中死的七七八八了,如今北方剩下的人口,即使全部投入到农耕当中,也不过是勉强维持而已。

    若不是当年曹操看出了这个弊端,大力推广了屯田制,恐怕早已经捉襟见肘,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了,这也是为何,曹操麾下会出现所谓的那些摸金校尉,不过是为了扩充军需而采取的无奈之举罢了。

    对于曹操来说,北方的粮草供给和兵农比例,已经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如果想从里面跳出来,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士兵卸甲归田,让百姓休养生息,等到人口增长到一定的程度,这个难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