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先南后北-第2/4页



    有乐和与折可求二人在,我对云地倒不是太过担心,唯一可虑者,便是大宋朝廷在面对困境时,必会将西军调走。如此一来,西夏恐怕就彻底失去了制约。”

    马扩听到这里,站出来主动请缨道,“王爷,属下昔日和大小种略相公均有过几面之缘,如今虽说大种略相公不幸病逝,但小种略相公却还健在。

    有他在一日,种家依然还是西军将门的领头羊。所以,属下不才,请命前去出使,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小种略相公来投。”

    穆栩暗自思量半晌,觉得未必不能一试,毕竟这几年来,西军已被大宋朝廷折腾的元气大伤,拖欠军饷抚恤之事更是家常便饭,想来上下人等早就怨气深重。

    想到此处,穆栩郑重说道,“好,那就拜托子充了。我许你独断专行之权,遇事无需报给我知。对了,可让鲁达将军同行,他曾是小种略相公麾下效力,多少有些香火情在。”

    马扩心头一热,对他这种外交人员来说,还有什么能比的上君主的信任呢?这种信赖是他在大宋那里可望而不可求的,一时之间不免五味杂陈,不由生出士为知己者死之感。

    “是,属下定不辱命!”

    穆栩却道,“不用给自己太多压力,你此行只要能说服西军按兵不动,对我等来说就是大功一件。”

    马扩听后更是感动,暗暗发誓一定要做成此事,以报穆栩知遇之恩。

    谈完西夏之事,穆栩接着又道,“我专程留下三位大人,主要还是想听听你等对金国的看法,咱们下一步是先北后南,还是先南后北?”

    在这个问题上,三人难得达成了一致,皆认为应该先南后北。

    许贯忠道,“王爷,大宋目下已是积重难返,不足为惧也。但金国则不然,眼下正是国势上升阶段,若与其爆发大规模冲突,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不说,还会被彼国拖住大部分精力,影响后续大事,太过得不偿失。”

    闻焕章跟着补充道,“如今我等所面临的局面,和宋初极为相似,当时宋太祖便是选择先易后难。

    先攻占整个南方,整合全部力量后,再北上与辽国决战。虽说宋太祖后来天不假年,没有完成未尽之业,但也由此奠定了大宋百年江山。”

    穆栩为难道,“我当然明白先南后北的好处,可金国与我等已结成死仇,我方大军一旦南下,其国必定大举来攻,到时若一个不好,多年心血岂不一朝化为泡影?

    正是出于这点考虑,所以我才想效彷后周世宗柴荣,行先北后南之策,先北上将金国重创,再回头南下一举吞并大宋。”

    许、闻二人听了穆栩的忧虑,也不禁迟疑起来,倒是旁听的马扩忽然道,“王爷,属下认为许大人和闻大人的提议更好一些。”

    “愿闻子充高论!”

    “高论万不敢当,但属下只说一点,我等目前处境看似和周宋之交很像,但实则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幽云在咱们手上。既有此依仗在手,何必出关与金国硬碰硬,利用地利岂不更好?”

    许贯忠拍手道,“马大人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咱们的大军又不是纸湖的宋军,只要牢牢守住几处要塞,还怕金兵能飞跃天堑不成?”

    穆栩的确是受宋朝的战绩影响,以至于有些轻视古北口等要塞的作用。

    此时被马扩二人一提醒,他也反应过来,金人又没有自家的秘密武器,面对那几座防守严密的雄关,有很大几率会铩羽而归。

    就算退一步讲,金国即使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破关,可他们就那么点人口,根本经不起这种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