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买六千块钱的卫生巾



  买断工资购买积压的卫生巾?

  郝厂长听到这句话直接愣住,随后神色开始变幻。过了好一会儿,又是重重叹息一声,“小苏,你的好意我替班子成员心领了。”

  随即话锋一转,又是说道:“既然你考虑好了,那我就不多说什么了。等会我喊他们过来开个小会,下班之前给你答复,行吗?”

  “谢谢厂长。”

  成败在此一举,必须给予郝厂长足够的尊敬才有可能尽快促成此事。

  下午的时光对苏峥来讲有点难熬,总会忍不住朝车间门口看去,期待郝厂长派人过来通知自己结果。

  就在苏峥望眼欲穿的时候,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眼镜男出现在车间门口,向车间内扫视时发现苏峥面对着门口,远远地冲着苏峥招手。

  “林主任。”

  苏峥快步走了过来,谦恭打招呼。

  这是厂办公室主任林海涛,在厂子里颇有话语权。

  林海涛淡淡点头,领着苏峥朝厂长办公室走去,边走边说:“小苏,你现在还有反悔的机会,等会进了厂长办公室……”

  “谢谢主任提醒,我不反悔。”

  林海涛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说话,将苏峥领入厂长办公室。

  此时的办公室内,厂领导班子成员端坐在沙发上,看到苏峥进来表情变得更加严肃。

  郝厂长主动开口,“苏峥,经过厂工会商议,同意了你的请求。”

  苏峥心中欢喜,却不敢表露的太过明显,只是郑重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

  “考虑到你主动替厂里缓解库存压力,厂里决定投桃报李,按照生产成本价给你折算,算是厂子里对你的支持。”

  买断金折算产品,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到苏峥的想法。与其积压在仓库发霉腐烂,倒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万一有其他工人跟苏峥一样的想法,厂子的压力不就跟着减轻了么!

  成本价?

  苏峥忍不住笑了出来,赶紧对郝厂长和另外几个厂领导表示感谢。

  “行了,你跟着林主任去财务室签合同吧。”

  跟着林海涛来到财务室,买断工龄的协议是现成的,只要双方确定买断人的信息无误,买断金额没有异议就行了。

  买断工龄是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只不过出台之后没人愿意买断罢了。

  苏峥俨然成了造纸十一厂第一个买断工龄的人,而且还是自己主动买断。

  苏峥十六岁顶替母亲接班进入造纸十一厂工作,在车间干了七年,买断工龄也只能买断这七年的时间。按照他现在的工资水平和岗位,可以一次性得到买断费用7022.4元。

  七千多块钱在‘万元户’称号尚未出现的八十年代中期,绝对算得上一笔巨资。

  苏峥对此很满意!

  “卫生巾的成本价是五毛钱一包,苏峥你要折算多少钱?”林海涛不咸不淡地问了一句。

  “折算六千块钱的吧!”

  苏峥的回答让财务室内所有人为之一惊,特别是林海涛。

  他之前以为苏峥是为了讨领导们的欢喜才故意提出这个由头,即便是折算也只是象征性的走一下过场,没想到他真敢这样做。

  苏峥注意到了他们的惊讶,趁机对林海涛笑着说道:“林主任,我还有个小请求,希望您能答应我。”

  “你说。”

  “等两天我找好存放的地方后,能不能麻烦厂里的卡车帮我送到地方。”

  “可以,到时候你来找我就行。”林海涛很是干脆的答应。

  重新签订一份购货单据,苏峥从财务手里领取到剩下的1022.4元钱,十元大团结是现在面值最大的钞票,一千多块钱可是厚厚一沓。

  母亲的手术费需要五百多块,苏峥准备给大哥送过去六百,剩下的钱他打算用来制作广告需要的海报和小画册,以及前往沪市的开销。

  苏峥记得很清楚,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尚在积累实力的卫生巾大王,沪市都是他们的发家之地。

  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才有足够的购买力,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

  办理完所有手续,苏峥跟造纸十一厂再无任何关系。

  朝着自行车棚走去,边走边想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