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全是问题



整个军训期间。

        别的体育生都去参加军训,只有杨卓最特殊,每天在田径场度过。

        活动量比军训大多了。

        “嗒嗒嗒!”

        杨卓又跑了一趟100米。

        这是今天上午第6趟了。

        李庆分别在起跑线,20米,30米,50米,80米和终点线的位置盯着看。

        而且还特意用体育教研室的高速摄像机拍下来。

        就是为了看研究杨卓的跑步细节,看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加强。

        这很重要。

        因为有些细节不慢放根本看不出来。

        “教练,还跑吗?”

        杨卓气喘吁吁。

        今天的活动量太大,他都有点吃不消了。

        刚才这一趟怕是跑了13秒以上。

        体能根本不支持连续的爆发。

        “不用跑了,好好歇着吧。”

        李庆每看一次,都思考一会儿,在笔记本上写下来。

        这一上午都写了两页了。

        片刻后。

        李庆把笔记本收起来:“根据我在国家队执教的经验,咱们华夏的短跑运动员进入高速早,所以在30—40米的时候跟非洲短跑运动员的差距最小,但依旧落后,中后程就更不用说了,被甩的远远的。”

        说到这儿,他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但你不一样,通过这几趟,我发现你达到高速的时间也很晚,基本就是在50米后,而且中后程保持高速的能力非常强,甚至在70米的时候都没有明显的降速。”

        李庆以前是国家队教练,曾经做过数据对比。

        国内前五的平均成绩,和上次奥运会前五的平均成绩比较。

        结果是,国内选手在每个阶段的速度都低于奥运会选手。

        但因为爆发早,迅速抬头,步频也最快达到峰值,所以在30-40米时速度最高,差距最小。

        40米后差距逐渐拉大。

        但通过刚才的观察,李庆发现杨卓跑步的方式跟外国运动员差不多。

        20米后才开始抬头,50米左右速度达到最高,75米左右速度才有下滑。

        李庆围着杨卓转了两圈:“现在你这个跑步方式完全没问题,但无论是起跑反应,起跑加速,步频和步幅都还有提高的空间,以后我会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至于细节方面,还要用电脑看慢放才知道。”

        杨卓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