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李静的身世



李静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爸爸是金陵大学的一个教授,专业就是李静所学的专业。母亲是一所生物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李静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追求探索氛围十分强烈的家庭中,所以她从小就掌握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长大后她被父母送到德国萨克森皇家理工学院,主修工业制造和能源工业。在这里她接触到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在这个崭新的科学领域中,李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世界领先的科学理念,并融入自己的学术观点。她在学校的校刊上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其他一些核物理研究者探讨。

        她的聪明才智被一个人发现,这就是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奥托·哈恩。

        奥托·哈恩有一个学生在李静的学校上学,他经常把李静写的东西拿给奥托·哈恩看,奥托·哈恩逐渐对李静重视起来,终于有一天奥托·哈恩叫学生把李静叫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通过一番交谈奥托·哈恩私人收下了李静,作为自己的研究生。从此李静就如鱼得水开始了世界上顶尖的学科,核能物理的科学研究。

        核能物理是一门新兴的高端学术类学科。自从1905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著名的核动力公式e=mc2,为核能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来对核能展开探讨。奥托·哈恩就是其中的一个。

        奥托·哈恩,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曾先后在w拉姆塞和e卢瑟福指导下进修。在拉姆赛的劝导下,他放弃了进入化学工业界的念头,投身放射化学这一新的领域作深入的探索。

        在卢瑟福这位一生培养出12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化学大师身边,哈恩学到了许多东西。卢瑟福对科学研究的热忱和充沛的精力,激励了哈恩和他的同事们。他曾在用中子轰击铀核的过程中,使铀核发生裂变,为原子弹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使核能走入现实当中。

        1938年末,当他们用一种慢中子来轰击铀核时,竟出人意料地发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情况:反应不仅迅速强烈、释放出很高的能量,而且铀核分裂成为一些原子序数小得多的、更轻的物质成分。难道这就是核裂变?这就是链式反应?起初哈恩虽然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放射性嬗变,但也不敢肯定这就是裂变。他把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莉泽·迈特纳,得到了她的有力支持。她在复信中明确指出:“这种现象可能就是我们当初曾设想过的铀核的一种分裂。”

        后来,哈恩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肯定了这种反应就是铀235的裂变。

        核裂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人工核裂变的试验成功,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突破,它开创了人类利用核能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历史意义。

        李静在奥托·哈恩那里研究学习了一年多,由于二战的硝烟马上就要泛起,李静在父母的劝说下回到了南京。

        刚在家里呆了几个月,南京保卫战就打响了。

        本来李静能够及早地避险去重庆,可是她放不下当时手头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加之唐生智的豪言迷惑了她,就耽误了李静的行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