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地下长城



说起来用洛阳铲打地洞,这是盗墓者的独创,很有创意。

        用洛阳铲先打个10公分粗细、十几米深的小洞,把装好炸药一截截接起来的竹管,放入小洞引爆。

        “轰”

        一下就是一个一米多直径的大洞。而且洞壁很结实。工程结构也很合理。竹管内装的炸药,爆炸时对管子两端的冲击力很小,因为炸药的特点就是遇硬就硬。只对左右四周产生很大的爆炸力,从而把周围的土向四周推开,产生一种扩散的作用。周围的土会被这个压力压实就不会产生坍塌。

        杨羽来到地面上,站在一处房顶上用天眼感知着周围,警戒着。

        极目四望,曹家边这里还是很贫瘠的。像点样的房屋设施很少,居民区也是稀稀拉拉的。三、四条小土路把这个区域划分成几排,前后有间隔的民居。

        这里的房子大多数是土坯房都不太高。青砖瓦房有那么十几个。这里的房子大多都有一个小院子,在院子里可以种一些蔬菜。

        这里的民居唯一特点,就是各家之间大多都是紧挨着的,各家的房子都是相连接在一起。每家都有一圈一米多高的小院墙。

        现在,这些院墙大多都在日军的炮火下倒塌了。一些土房也倒塌了,好在几处青砖房子却还矗立在那。

        天亮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把各自的地洞打通了。看着这些成果大家都兴奋极了。特别是那些小孩到处乱钻着、逗玩着。

        杨羽把几家主事的家长都叫来,共同商议了一下今后的想法、思路。

        首先,杨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了一下。

        那就是他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地下长城,能攻能守、出可进攻退可防守,要把这里变成一个打击日寇的大战场。

        看着那些怀疑的目光,杨羽拿出自己这几天画的,电影地道战里面的地道图纸给大家讲解着。

        看着这张图,几个家长都呆住了。地底下还可以这样搞。

        这一下就激发起大家的积极性。大家七口八呀地说着自己的见解,很快就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杨羽又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把自己后世的经验也说了一下。这样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地道设计图纸就形成了。几家又根据各自的情况把这些工程分了工,这样一来这个地方,基本就能形成杨羽所想要的那种效果。

        高防工事和观察室是必须有的,而且还不能是一处。要形成多方位、几个方向都要照顾到。

        射击孔、高点投弹处都要有,这也是打击敌人的有效方法。机动地道、迂回线路都要设计好,这样就能全方位打击敌人,叫敌人摸不着头脑。

        而地道里面的设施,更要全面一些。食品库、水库、垃圾处理、排风换气、休息的地方,核心区域这些都要考虑全了。

        看来,这个大工程可不是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大量的炸药和施工时间。工具、竹子倒是好说,江南这里到处都是毛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