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鱼目混珠-第2/2页





    “传闻乃是一札玉简。”赵忠言道:“细作亦未能看清。”

    “莫非,便是《起居遗诏》。”何后言道。

    “非也。”赵忠摇头:“自前汉武帝时起,《禁中起居注》,皆竹书记录。历代帝王,相沿成习。本朝亦不例外。且日有所记,耗简极多,断不会是玉质。”

    “莫非,先帝另有诏书,暗授蓟王。”何后眸中厉色,一闪而逝。不恨蓟王,只恨先帝。费尽心机,便是要扶立次子登基!

    “许,便是如此。”赵忠面露凄苦:“本朝诏书,多出帛书。传闻,唯光武洛阳登基时,方用玉简昭告天下。此书,本名‘玉尺’。相传,乃伏羲氏授予大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量度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非开朝、封禅等大典,不可用。故从权重而言。竹书(《起居遗诏》)不及帛书(《废帝诏书》),帛书不及玉书。”

    “换言之,若蓟王当真手握此书,必于朕不利。”何后一语中的。

    “太后明见。”赵忠下拜。

    “本以为老而无用,放其归去。不料纵虎归山,追悔莫及。”何后切齿生恨:“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太后稍安勿躁。”赵忠历经生死两难,老而弥坚:“且看蓟王如何施为。”赵忠之意,乃是以不变应万变。

    “有几成胜算。”何后问道。

    “五五之数。”赵忠伏地答曰。

    何后亦知强人所难,这便一声轻叹:“太仆请起。是朕,有失计较。”

    “老奴不能为主分忧,死罪。”赵忠再拜。

    “起身说话。”何后不疾不徐,不怒自威。

    “喏。”赵忠这才告罪起身。

    “贵子,是真是假。”何后又问。

    “老奴断不可看错。”赵忠侍奉先帝多年,又岂能走眼。

    “如此,童子申,必然是假。”何后一声冷笑:“莫非,董妪当真冒天下之大不韪,行鱼目混珠之计。”

    赵忠斟酌答曰:“俗话说,‘人急烧香,狗急蓦墙’。太后不可不防。”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刘备的日常》,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