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虚实失度-第2/2页





    一场秋雨,暑热尽退。

    千里稻田,一望无际。风吹禾低,见沟渠。

    撤村并邑后,亭的作用,反被放大。亭长不仅防火防盗,还兼看护境内良田,上报水旱病虫之责。于是,刘备酌情升为百石少吏。

    官秩百石,俗称“有秩”。言下之意,已有官秩。授二十等爵第三等簪袅。有此爵者,可于马上加丝带以示其爵。受田三顷,得三宅。岁俸百五十石。仅良田三顷,稻鱼相加,一年可得角钱五十四万。足称富裕。

    一顷百亩。然自春秋战国起,诸国便亩制不一。以晋国为例:范、中行氏以百六十步为亩,韩、魏以二百步为亩,赵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秦亦行二百四十步为一大亩。汉初,大小亩制并行。原山东诸国地,行小亩。故秦地,行大亩。又据《盐铁论?未通》所载,最迟至武帝后期,大汉全境,才统一行大亩制。

    战国至秦汉,六尺为步,(1大亩=2.4小亩)。故据《汉书?食货志》所载,汉时,一壮劳力约可耕种五十小亩,或二十大亩。每户有田一顷,即一百小亩,或四十一大亩。每口得田二十小亩,或八大亩。

    蓟王取整。钦定蓟国一顷为五十大亩。因亩制、赋制、户制,皆蓟王独创。故称“圩田制”。以示区分。

    月初大朝。百官齐聚。

    上计令陈逸言,国民终破千万。分户不析产,计百四十余万户。户户一顷,再加千万亩官田,今季可得新谷约五亿石。

    果然丰年多禾。

    七月洛阳。

    为迎接七日后,王母下凡。朝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

    长乐宫尤甚。自蹇硕伏诛,大将军何进,一统西园卫。实力更胜一筹。见蹇硕被戮,党人各个拍手称快。党魁张俭投桃报李。命各地党人,入大将军何进幕府。再经大将军举荐,出仕朝堂。如此一来,便算做大将军“门生故吏”。假以时日,再外放为一地主吏。如此不断积势,待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大将军权倾朝野,合九州之力,与蓟王一争高低,之势成矣。

    党人,之所以被各方倚重,争相拉拢。正因皆是治世良才。

    牧一州,守一郡,治一县。从上至下,皆为同党。所谓政通人和,莫过如此。

    试想。若九州之牧,皆听命于大将军。各郡守、县令,亦以何进马首是瞻。那时,即便称何进为无冕之王,亦非夸大其词。

    如此巨利,如何能轻易舍弃。手机用户看刘备的日常请浏览m.shuhuangge.org/wapbook/2897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