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 以身应谶-第2/2页





    须臾。便有夫妇二人,携二女弟子,入堂拜见。

    “拜见王上。”

    “请坐。”见刘纲颏下三缕短须,甚是儒雅。夫人慈眉善目,亦是有福之人。刘备见之甚喜。随口问道:“二位仙侣,可有经书献上?”

    刘纲对曰:“回禀王上。修行自在人心。道听途说,不可尽信。”

    “哦?”刘备微微一愣:“先生此语,不似出自方士之口。”

    “一介书生耳,非道门中人。”刘纲再答。

    刘备笑问:“先生既非道门中人,此来参会,意欲何为。”

    刘纲答曰:“乃为毛遂自荐。出仕蓟国,一展所长。”

    此人有政才。待三国时,刘纲尝仕东吴上虞令。为官其间,政令畅通,绩效显著,百姓受惠,无旱涝之灾,无颠沛之苦,深受爱戴。

    刘备欣然点头:“常闻‘大隐隐于朝’。莫非,先生欲借治世以修心乎?”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何修炼,因人而异。终归是殊途同归。

    “王上果然天家麒麟。”刘纲拜服:“以儒入道,以仕修心。乃本门修行之不二法门。”

    “既如此,辽海郡临渝津,缺一三百石长令。先生可愿屈就?”刘备笑问。

    “臣,拜谢主公!”刘纲大喜过望,离席行大礼。

    惹得堂内群仙,艳羡不已。然扪心自问,并无治世之才。便一声暗叹,各自作罢不提。

    待刘纲就坐,朱建平再进言:“有东海‘活神仙’王远,并姑馀山麻姑仙,及会稽天台二仙,联袂觐见。”

    “速请来相见。”

    王远,曾举孝廉,任过郎中,后升中散大夫。熟读五经,尤精天文、河图、符命等。传言可知天下盛衰,九州祸福。后辞官入山,修成得道后,桓帝几次召其进宫,皆不肯出山。后遣地方官吏迫其登车,载至京城。面见桓帝,却不置一语。桓帝问话,亦无回答。出宫时,在宫门上题四百余字,皆说未来之事。桓帝观后,十分气恼,遂命宫人将题字削去。岂料面字刚削,里字又显。墨迹竟已渗透门板。

    力透纸背,不足挂齿。

    诸如王远,力透门板,方见功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