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汉人西徙-第2/2页





    都说蓟王果敢利落,爱恨分明。乃世之明主。难得又心存大爱仁德。真天下万族之幸也。

    胸怀天下,当有高祖遗风。

    陇右又有蓟王书信送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拜左伯纸所赐。蓟王不必惜字如金。洋洋洒洒,尽抒心中思念之情。家中母亲,妻子,亦时有来信。五十六国公主侧妃,闺阁之中,本就曾苦习汉隶。今耳濡目染,亦各有精进。将相思之情,诉于笔端,寄于鸿雁。亦是人之常情。

    刘备将长安满城赋税,皆划归五十六国侧妃为汤沐邑。长安城内,西域胡人众多。商贾云集,售卖来自西域的各式名产,今已风靡北地。市租之多,足令临菑汗颜。

    “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於长安。”

    巨於大汉长安,可巨於蓟国长安否?

    最富莫过于,蓟国长公主的东凌邑。

    此矿区,挖掘二千年后,亦堪称富矿。时下,简直是遍地铜铁,四处遗金。

    刘备本想铸钱十亿。

    却不料。蓟国上币,风靡丝路沿线。随赀库一直从蓟国延伸到西域。单单陇右便填进去十亿大钱,更何况西域、蓟国、关外、关内……

    问过上计令陈逸,或需百亿,方可足够。

    收回的两汉五铢,亦能铸十亿。需再铸八十亿。

    货币滥发之危,刘备岂能不知。这便思量再三,令将作馆先增铸二十亿。刘备预计,增铸新币的这段时间,将可再回收重铸十亿新钱。二项相加,得四出文钱五十亿。

    加上赀库的吸纳,足可流通。

    上谷乌桓,举族被抄。先时南下逃亡的上谷汉民纷纷返乡,耕种旧土。关隘时有藩商往来楼桑、长安、白檀三城之间。贩卖关外皮毛、牛马、药材、玉石、珠宝。贩回各种蓟国名产。

    除去金丝毛毯,蓟国又有“蒲桃锦”、‘散花绫’入列名产。

    “霍光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光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

    前汉时,钜鹿有陈宝光妻,善织绫锦。被霍光召入,六十日织成一匹,值万钱。普通织锦,亦需六十日,方可成匹,却只值千钱。足见此锦之名贵。

    后有钜鹿陈氏宗人,逃难蓟国,传授此法。被女工大家,王太妃慧眼识金。经亲手改良后,遂成蓟国名产。织造工艺亦由白湖女校,传给国中善巧工之妇人。

    所谓“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素色织物,一日可得一匹。价格自然不高。

    而“蒲桃锦”、‘散花绫’却足足要织满六十日。足见工艺繁琐。精工细作,亦知价格高昂。

    今年四季朝服中,便有数件乃是用“蒲桃锦”、‘散花绫’织造。

    上行而下效。

    风靡大江南北,指日可待。

    窗外风雪大作,群山皆白。陇右十月已飞雪。刘备这便搁笔。涓涓柔情,书录不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