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5 茱萸托思-第2/2页





    “原来如此。”阎忠又问:“如此说来,北宫与李将军,乃是背后主谋?”

    “然也。”王国点头。

    阎忠又问:“既如此,那二人何不自立门户,反要推举将军?”

    王国傲然一笑:“军师有所不知。羌人所信,乃是本族神灵。并不信奉黄老之术。二人虽重金结好三十六羌渠,然羌人却不愿举太平道旗号。于是二人便退而求其次,举我为主。”

    阎忠终于悉知内情。

    此次兵乱,确是太平道在背后主使。羌人见利弃义。趁关东播乱,群起而反。攻城略地,除去发泄对汉庭不满。也未尝没有割据自立之心。

    羌人之所以屡降屡叛。与朝廷所行政策,不无相关。

    与建立先零王朝的先零羌为例。

    前汉初年,先零羌主要分布于湟水流域。元朔六年,河西战役打响。匈奴昆邪王降汉,为防匈奴骚扰,武帝下令驱逐诸羌,由此引发羌民激烈反抗。先零羌与封养羌、牢姐羌合兵十万,他们攻令居、安故,围袍罕,但皆被汉军击败。于是迁其部落于湟水上游、西海周围,及陇西郡河关县一带。宣帝时,大将赵充国再攻先零羌,迫使先零羌继续向西迁到西盐池等地。新莽末期,中原大乱,先零羌又回到湟水流域,占据金城郡。

    今汉初年,先零羌又被伏波将军马援所败。部族被强迁于陇西、汉阳、右扶风等地,余部则迁往塞外。

    永初元年,先零首领滇零,领诸羌再反,并建立先零政权,在北地郡自称天子,史称先零王朝。

    王朝虽短,然却不失为火种。点燃羌人立国雄心。散落在河湟流域的先零羌,常有割据之心。

    此次举族反叛的三十六部羌渠,皆是“先零别种”。

    之所以太平道能说动三十六部羌渠起兵谋反,乃因先零羌,本就有割据立国的野心。

    凉州一地,之所以汉人骤减,乃因羌人暴增。这些不计入编户齐民的“诸羌”,人数恐不下百万。

    也正因如此,以黄老之术入手的太平道,在凉州并无多少信众。只得重金结好先零羌渠,又推举当地豪强王国为主。

    思前想后,阎忠这便问道:“敢问将军,三十六部羌渠,究竟听命于谁,又以谁马首是瞻?”

    “这……”王国一时词穷。

    阎忠这便进言:“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又说‘一山不容二虎’,‘防人之心不可无’。将军需早做打算。”

    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国幡然醒悟:“军师之言,字字珠玑。某定铭记肺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