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与地方领导的对话,共赢的局面-第2/4页



        也就是说每个月的产量达到了1200台。

        但这是个理想状态。

        首先,镀膜机是个机器,是机器就有出故障的可能,虽然新机器刚刚投入生产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但玻璃管的制造速度就有点跟不上了。

        玻璃管制造车间每天能生产500根真空管,每台热水器消耗16根玻璃管,。

        在品质完全合格,不出残次品的理想状态下,一天的产量也只够31.25台的。

        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去掉残次品,每天的合格品只能维持在31台左右。

        这几个月里,由于镀膜机不够用,玻璃管制造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在仓库积攒了将近两万根。

        但用不了四个月就能完全消耗完。

        到时候机械厂制造的第三台第四台镀膜机再次交货投入生产,生产速度再次提升。

        玻璃管生产线就替代镀膜机,成了卡住生产速度的新瓶颈了。

        这些事,林祯不能不考虑。

        看着四号车间已经全力生产,林祯便把生产的事全部交给了二儿子林家。

        自己则腾出来手开始筹备第二条玻璃管生产线的事。

        林祯先给南方玻璃厂的尤远山打了个电话。

        “尤叔这两天怎么样了?我这边忙着扩大生产,也没来得及问您。”

        尤远山笑道:“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李老板又追投了3万,我全部订购玻璃管生产线的设备了。”

        “那他没有起疑心?”

        “嘿嘿,这几天我以给他找配件供应商的名义带着他去了几家工厂,又去了几个部门,他好像更喜欢实干,不喜欢瞎吹了。”

        “那就慢慢的吊着吧,反正咱不着急,让他继续追加投资,对了,你们那的领导知道吗?”

        “一开始投2万的时候我没有告诉领导,后来追投3万的时候,我跟领导提了一下,领导说,总共五万块还不够半条生产线设备呢,距离建造太阳能工厂还差太远,这并不算是实际性的投资,让我先观望再说。”

        林祯忍不住笑道:“领导也变谨慎了,可怜了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片苦心,我想跟玻璃厂签订一个供货协议,算是弥补玻璃厂耗费物力财力和多年时间才研究出真空玻璃管的生产技术,我抽时间去一趟南方吧。”

        尤远山惊奇道:“你不直接入股玻璃厂吗?那样可比采购我们的配件要省钱啊。”

        林祯笑道:“入股的话太操心了,还得耗费精力购买设备,策划生产,在原材料和成品的对账上也麻烦的多,我还是直接采购方便,生产的事一点都不操心,真要每个配件都入股,现在轧钢厂、收音机厂、电机厂等等,都有我的股份了,我可没有分身术。”

        尤远山道:“那好吧,领导听到你要采购玻璃管这个消息后,肯定会高兴的不得了,你可比香江的李老板靠谱多了,他最近还真为玻璃厂的效益发愁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