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第419章

        经过他这么一搞。

        顺天这边的勋贵们,必然要到处买粮食了,粮食的价格,也很可能暴涨起来。

        如此一来,恐怕要苦了顺天的百姓了。

        不过凡事都有利弊,朱厚照也没觉得,自己这么做就是错误的。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他的做法势必会惠及大明无数的百姓。

        当然。

        单单是勋贵一类的问题,远不至于解决外库空虚的这件事。事实上,在大明里面,能够享受赋役免除的的阶层,不只是勋贵们。还有另外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那就是读书人。

        明朝建立之初。

        鉴于元时读书人锐减的情况,高祖朱元璋为了鼓励人们读书识字,给了读书人不少的特权。

        当然。

        这里的读书人是指在科举中崭露头角的,并非说只要读书的就有特权。

        这些特权之中,就包括了,徭役,赋税的减免。

        高祖朱元璋规定,但凡是在科举中取得了秀才,举人等功名读书人,其家族均能享受到这种特权。

        以最为多见的秀才为例,他们可以边免除徭役,各方面的赋税也会减免一大部分人。比秀才待遇更好的就是举人往上的了,这些人的赋役完全免除。

        这项规定的设立,无疑是带动了读书人的热情,也在一定层面上,体现大明这个重文轻武的国策。

        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专属于读书人的福利,渐渐变了质。和勋贵们的行径差不多,那些享受到这项权力的读书人们,为了一己私利,也开始兼并土地,乃至于收取钱财挂靠他人的土地。

        上百年的时间里。

        最初时,有功名的读书人并不多,完全不会影响大明的社稷。但时至今日,经历了上百年的积累。出过秀才,举人等读书人的家庭,实在是多不胜数了。

        不难想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家庭,不用去徭役,也不用缴纳各项赋税后。这些空缺势必会转化为加在普通人身上的巨大压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说以往时间徭役这一项。

        徭役基本是不变的,但随着也来越多的读书人家庭,不需要去徭役时。那所有的徭役名额,就得由其他百姓去承担了。

        而这些百姓,大都是生活困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回过头来看。

        享受的特权的人,出于私利的考虑,渐渐的会变成有钱有粮的存在。而穷人们,只会变得更加贫穷。偶尔有寒门学子得了功名,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