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 大哥的逆鳞



    本书首发塔读a免费无广告,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王培良分到了省城的灌装设备厂,这是一家国企,也就是说王培良已经是企业编制。

    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他的老家跟惠兰的老家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农村孩子。

    这年头,农村孩子只有两个出路。

    首选的出路就是考大学。

    考上大学,把户口转成非农户口。

    等到大学毕业分到单位之后,把他的粮食关系转到单位,从此就完成了一个人从农村孩子蜕变为地地道道城里人的这样一个过程。

    在很多人看来,从这个蜕变完成之后,也就是说,从他这一代以后他的子子孙孙,那就世世代代永远延续下去变成城里人了。

    当然,如果考不上大学,农村孩子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那就去当兵。

    如果这两条路都走不通的话,那就只能进城打工。

    王培良成功的走通了第一条路,他完成了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蜕变。

    成了一家国企正式在编的工作人员。

    而惠兰就比较点儿背。

    想当初考大学的时候,她的分数比王培良要高,考的大学也好。

    但是偏偏的,最后让她赶上了不包分配的大学。

    她只能自主择业。

    为了能跟王培良在一个城市工作,惠兰应招进入省城的柠檬生化有限公司。

    虽然这家企业规模很大,待遇也不错,但是惠兰就没有王培良那么幸运地成为正式的国家在编人员。

    她只是公司一个合同制工人,而且,这个所谓的合同制工人还需要满了试用期之后才能签正式合同。

    也就是说,同样的研究生毕业,包分配和不包分配,差距天壤之别。

    但是谁让咱们赶上了呢

    虽然惠兰和三叔他们相当郁闷,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先这样干着。

    这些情况,大仓和英子他们都是知道的。

    按照大仓的意见,他是想让惠兰回来帮着三叔办企业,但是三叔不让回来。

    那就只好让惠兰先在外面上着班。

    等到过几年大学扩招成为常态化,所有的大学生都不包分配,大学生的含金量显著降低之后,到那时候大概三叔就能放下他对于体制的向往。

    以及对于让惠兰成为国家干部的那种心理上的执着。

    到那时候,让我惠兰回来帮着三叔打理企业也不晚。

    所以说,大仓在这件事情上也没有过多的坚持。

    反正顺其自然,过两年再说。

    别说三叔都干成集团公司了,就是三叔在家只有二亩地耕种着,自己下边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工作问题也不会让当大哥的伤脑筋。

    毕竟大哥手里有的是产业。

    弟弟妹妹们不管是谁,刚刚进入社会,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去打拼。

    如果实在是处处碰壁,最后失业了的话,这不是还有大哥给他们托底嘛。

    大哥心里有数,对于弟弟妹妹的工作问题从来就不担心。

    但是大哥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妹妹在个人问题上,居然受到了如此大的侮辱。

    在别人的厂门口被人推搡,辱骂,而且还打耳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