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吓唬这些老退休



        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是,梁老板发言中提出的,落榜生未必不是人才。

        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考上大学的未必就是人才。

        虽然在现阶段,考大学的门槛还很高,入学率还很低,大学生的含金量很高。

        但是,依然不能保证大学生个个都是人才。

        或者说,不能保证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人才。

        一句话,考大学是检验一个人学习能力,自律能力,执行能力的一个指标。

        但是社会上把这个指标的检验范围放大了。

        从而导致世界上只有黑白二色,一个人要么考上大学成为人才,要么落榜的就不是人才。

        而忽略了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黑或者白,其实都是极端的少数。

        占大多数的都是灰色的过渡地带。

        正如社会上的人真正适合做学问的只是极少数,而真正的废物也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在掌握一定的基础文化之后,通过因材施教挖掘适合自己的专长。

        在某个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或者凭借一技之长成家立业,立足于社会。

        其实此时此刻梁老板还有更深的潜台词,只不过也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更是无人能够猜得到了。

        更深的潜台词指的就是不久以后实行的大学扩招。

        到那时候,上大学的门槛一年比一年低,入学率一年比一年高。

        当然与之对应的,教育质量一年比一年差,大学生含金量一年比一年低。

        只要家里不怕花钱,考2分也有大学上,无非就是去上那些以赢利为目的的野鸡大学。

        即使不是野鸡大学,而是以不错的成绩考上正规大学。

        如果就业跟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不对口,那么这种所谓的高等教育的意义几乎为零。

        可是后世的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有几个跟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口?

        甚至再不客气点,说那种所谓的高等教育意义为零还算夸奖了。

        怕就怕在因为上了所谓的大学,从此把一个人变成半瓶子醋,高端的工作干不了,低端的工作不想做。

        于是啃老的啃老,躺平的躺平。

        几乎就是原本好好的劳动力,因为学了几本酸样文章而变成一无用处的半瓶子醋。

        最鲜明的写照就是,这些年最低级,最苦最累收入最低的建筑工,到了三十年后因为无人肯干,而让建筑工变成高收入人群。

        如果大学门槛依然高,让那些落榜生早早地立足社会,面对现实,社会上会少很多眼高手低的半瓶子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