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江南



    迪古乃遵照宗望的吩咐出城寻访墨染的下落。直到他追到了江南,才发现了一个大户人家的马车和拉车的宝马良驹。这正是宗望的战马。眼见千里马干的是大材小用的拉车的差事,迪古乃一阵心酸。他忙花重金买下了宝马,又向买主打听起了卖马人的下落。在他看来,墨染必定是没了盘缠才卖了马匹的。既然卖了马,她就没有了脚力,这样一来她也一定就在此间。理清了这些条理,迪古乃瞬间觉得心情开阔了不少。

    不出迪古乃所料,墨染确实用卖马的钱给自己置办了一间小屋,和当地的贫民们住在一起。没人服侍的生活让她一时不适应,凡事都只能事必躬亲。逃跑的路上,她一直都在做着行脚郎中为继着自己的生活。在她看来,平和而富庶的江南要不了多久就会让她忘记被虏金营的伤痛。现在,她唯一的期盼就是能早一天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再次见到让她朝思暮想的四哥哥。

    人生地不熟的异乡生活白天很容易混,忙忙碌碌的很快也就没有了。只是一到夜晚,墨染就会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并总要害怕一阵才能入睡。一次噩梦醒来,她喊着宗望的名字要水喝。清醒过来她才发现,原来身边并无一人。于是,墨染又为自己对苟且偷生的日子心存留恋感到羞耻。也许她确实需要一个男人来帮助她,但绝不可以是那个负心的少情寡义的完颜宗望。好在,自己的医术还算高明,自己动手足以能让她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既然不愁钱花,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可绝望的?墨染坚强而倔强地鼓励着自己:日子就这么过去吧。一辈子的飘零,忍耐,到哪里还不是一样呢。人只要活着,就总会有看到希望的一天。

    墨染虽然出身风尘,但由于她的人生经验尚浅,生活中并没有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经历,所以她在待人接物时总是给人一种冷漠、缺乏人情味的印象。起初邻居们见她不爱说话,都以为她性子孤傲、目下无尘。但相处久了大家才发现她待人很是热忱,大事小情只要她能做到,都会去给大家帮忙。而且难得她有一手高妙的医术,谁家有个头疼脑热都不用花重金去药店问诊,有事找墨染就行了。慢慢的,贫民窟的人们也越来越喜欢她了。

    一天,一位大娘带着一床崭新的被子来拜访墨染。墨染接受了被子,对大娘上茶道谢。

    大娘跟墨染东拉西扯了一阵,便问起了她的年纪,又提了个当地的书香世家的长房儿子。

    墨染马上就明白了大娘的来意。只是这样的大事毕竟不好轻易应允,她只好笑而不语。

    “姑娘一个人飘着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虽然姑娘现在岁数小了点,可咱们总得想着将来的事吧?老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再说,那家人是极和善的。你要是嫁过去,虽然过不了大富大贵的日子,可是也可以做正经人家的大奶奶了。过门之后,将来里里外外就是你说了算。不比现在这样走街串巷讨生活的好?”来说媒的大娘劝和道。

    听到“大富大贵”一词,墨染又不由得想起了曾经对她信誓旦旦的宗望。当时在马车上他还承诺说会让她有穿不过来的貂皮大衣,说不会让她冻着饿着。现在她流浪他乡,他当初做过的那些承诺都在哪呢?左不过是一句哄人高兴的空话罢了。画饼充饥的“大富大贵”也许真的不如鸡毛蒜皮的“柴米油盐”来得更实在。其实答应了这门亲事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墨染依旧觉得自己就这样嫁了会很不甘心。毕竟,她和四哥哥的约定也没能实现啊。

    于是,她找了个借口推辞道:“多谢大娘好意。我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大娘能替我想着,那是我的福分。只不过,大娘说的那户人家我都没有见过,他们到底是一户啥样的人家我也不知道,虽然您介绍过了。但这……”

    “看来姑娘还是不放心啊。若是姑娘有心,老身就替你跑一趟,说合你们见个面。姑娘若是亲眼见了那户人家,也就不会犹豫了。”大娘笑道。

    “那就有劳大娘了。”墨染起身致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