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叔侄争风吃醋



赵烨洞悉了大魏国的企图,八百里加急,上书让他的父皇,请求他收回皇命。

赵烨立志不把大魏军赶出大宋国国境,决不撤兵。

可是,皇上却出乎意料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坚持要赵烨即刻班师回朝。

皇命难违,赵烨只能遵旨照办。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赵烨的五万军队,才浩浩荡荡的撤回京都城外。

赵烨打了胜仗回来,皇上及其重视。

派皇长孙赵景玉,亲率文武大臣,到京都城门口迎接凯旋归来的赵烨,以示皇恩浩荡……

得胜归来的赵烨,风头过盛,势力也如日中天,大夏国随即扭转风向,见风使舵,意欲拉拢赵烨。

一封密函,悄悄送到大夏国长公主的手里。

密函是大夏国皇帝亲自写给长公主的,密函要求她多多与烨王赵烨接触,说赵烨有可能是大宋国将来的继承人,希望长公主能够获得赵烨的好感,让赵烨求娶她为妃。

长公主气得把密函捏成一团,“皇兄以为,能够把本公主当作是他开疆扩土的工具。他错了,本公主平素所求,都只是心中所爱,绝不假于外物。”

大夏国的一举一动,都在赵景玉的人监控范围之内。

长公主收到密函的事情,以及密函的所有内容,赵景玉都已经全部知道了。

赵景玉心知肚明,大夏国派长公主来大宋国寻觅佳婿,并不是为她长公主的终身幸福着想,而是想利用她,在大宋国拉人与大夏国联盟,他们所图的,从来不简单。

赵景玉清楚,赵烨一旦和长公主勾搭上,那么,他搭上的,就是大夏国这棵大树。

大夏国与赵烨在大宋国的势力,就会勾结起来,这对于赵烨所图谋的地位和权势,大大有益。

可是,这样一来,赵景玉的处境就非常不秒了。

赵景玉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制止大夏国和赵烨勾结最好的办法,就是……

从那以后,京都城的百姓们常常看见,堂堂皇长孙玉王殿下,与大夏国倾国倾城的长公主殿下,一起骑马踏雪,吟诗作赋,游山玩水,好一副两情缱绻的模样,羡煞旁人。

坊间流出传言,皇长孙玉王殿下,就要娶大夏国的长公主殿下为妃了……

甚至有人说,长公主常常留宿玉王府,与赵景玉行鱼水之欢,颠鸾倒凤,早已不是处子之身。

说什么的都有,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就像是他们亲眼所见的一样。

这样的传言,通通传入了赵烨的耳朵里。

赵烨的顾虑,与赵景玉一样。为了那个位置,他不可能放纵赵景玉与大夏国的长公主走得这样近,他害怕他们联合,影响自己的大好前程。

于是,赵烨也主动向长公主示好,多番表明心迹,欲求娶长公主。

赵烨不在乎长公主是否处子,不是他大度,而是,他求娶长公主,本就另有所图。

至于人娶回去了,要怎么对待,那是自己的私事了。

长公主一心仰慕赵景玉,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赵烨屡屡碰壁,很是不爽。

可是,大夏国派人监视长公主在大宋国的一举一动,大夏国皇帝对于长公主与赵景玉走得太近,却把赵烨晾在一边,以至于与赵景玉传出了很多花边新闻的事情非常不满……

于是,他们私自派人与赵烨秘密接触。得知赵烨亦有意求娶长公主,大夏国的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

大夏国的皇帝,突然亲下国书,给大宋国的皇帝:希望把大夏国的长公主下嫁给大宋国的烨王赵烨,两国结成秦晋之好。

大宋国的皇帝并不笨,当然能够看穿大夏国皇帝的企图。

他不乐意了!

这么多年高高在上的生活,让老皇帝对这个皇位很是在意。

没有比权利来得更重要的了。

一旦赵烨与大夏国联合,以赵烨目前在大宋国的势力,势必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随时可能取而代之。

皇家没有亲情,只有权势和利益。

老皇帝通过这事,对赵烨意见很大。

他回了一封国书,派使者送去给大夏国皇帝,告诉他,赵烨的婚姻大事,他不好干涉,一切就让年轻人自己做主。毕竟,这是他们一辈子的幸福,干涉太多了,总归不好。娶与不娶,在赵烨,嫁与不嫁,在长公主。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的。

大夏国皇帝看了,自然是气得吹胡子瞪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